第38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但右手所提的不是尋常武器;赫然是一把長長的陌刀
那中年人一直等來到那些弓箭手跟前;見人迅速收弦低頭肅立;他方才深深一揖道:“在下久仰杜使君盛名;卻始終緣慳一面;想不到如今初見;竟是在今時今地;實在是慚愧無地自容。河東宗堂裴休貞有禮。”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三十四章 殺伐果斷
中眷裴氏人才濟濟;從朝中到地方;出仕為高官者不計其數。劉墨說是前往太原府見身上兼著軍器監一職的太原尹李量;但實際上;卻是趕到了絳州聞喜;去見中眷裴氏的族老。
絳州聞喜裴氏分成三支五房也已經數百年了;單單中眷裴氏的子弟便已經數以千計;仕宦為官者亦是一時極盛。因而;中眷裴氏定邑所在的河東堂;並不是一家獨大;而是各支分別派人列席其中。貴如當今宰相裴光庭;在河東堂中也不能一言決之。
而裴休貞能夠在河東堂有話事權的十三人中佔據一個席位;卻多虧了其父裴思簡的英烈之名。裴思簡雖至死不過是寧遠將軍;易州修政府左果毅;但他是裴行儉的從弟;早年從官拜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的裴行儉徵東突厥;而後又從大將軍李孝逸平定徐敬業的叛亂;在武后末年;他作為行軍總管從王孝傑平定契丹李盡忠等人掀起的叛亂之時;於營州之戰中力戰而死。營州之戰武后連派重兵卻先後大敗;積屍盈壑;裴思簡最終連屍骨都沒能收殮回來;自然更談不上追贈。
裴氏族人自然心知肚明;這都是因為武后是內鬥一流;外戰無能;一再自毀長城斬殺大將。可是;在武后權握天下年間;甚至連出身洗馬裴的裴炎也被殺;牽連親族;而中眷裴氏一族能夠在整個武后年間始終沒受到太大的波及;裴行儉裴思簡等裴氏子弟能夠隱忍事上;也不失為明哲保身之道。故而李隆基即位之後;裴思簡入仕不久;便在河東堂中得到了一個話事的席位。而在裴氏一族的鼎力支援下;他從最初的寒微到翊府中郎將;只用了短短十五年。
只不過若是早些年;他也並不在絳州聞喜;而是和母親以及兩個弟弟定居在洛陽教業坊。然而;因為開元十五年母親李氏去世;他在將其安葬之後;服孝二十七月後;因起復尚待時日;而聞喜還有不少家務瑣事需要處理;他就把弟弟們留在洛陽;自己帶著一行隨從單身到了聞喜;這一住就是大半年;正好撞上了杜士儀差人送來的這一封密信。尚在河東堂宗堂之中的裴氏族老連夜集議;誰都覺得代州事是一個燙手山芋;只有年近四旬的裴休貞願意出面。
兩京裴姓官員多如牛毛;杜士儀就算是再好的記性;也只能記得寥寥數人;對裴休貞卻並不熟悉。因為三師兄裴寧的關係;和他交好的裴璀和裴寬都屬於南來吳裴;除卻裴光庭之外;中眷裴氏嫡系子弟他大多兩眼一抹黑。因見裴休貞得信之後只用了短短兩日就從絳州趕了過來;而且手段凌厲;讓對手毫無察覺;此刻又誠懇賠罪;縱使他對裴遠山此人輕蔑不齒;對裴光庭也好感不多;但絕不會就此小覷了所有中眷裴氏子弟;當即上前一步雙手將人攙扶了起來
“裴兄何至於如此?裴兄不辭路途辛苦趕了過來;又助我擒下兇徒;我已經感激不盡。中眷裴氏忠烈輩出;名臣不絕;如今不過是一不肖子弟作祟。”
家族的名聲務必要清白無瑕;這是如今名門士族立身處世的基準。不說從立國之初唐太宗李世民編纂氏族志開始;就一直對世家提防不已;就是如今;李隆基對世家大族的打壓就不曾少過。如今時今地這番情形;倘若傳揚開去;倒黴的遠遠不止裴遠山一個;就連整個中眷裴氏的名聲也要受到牽連
因此;杜士儀用不肖子弟四個字給事情定了性;裴休貞也不禁舒了一口氣。直起腰的他感激地對杜士儀笑了笑;卻是輕舒猿臂;從一旁從者手中接過了那陌刀;竟將這五六十斤的陌刀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