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迴圈在拿健康換錢繼而拿錢買健康的軌道上。還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女性們儘管對於自己的“形”有所關注,但同樣遺憾的是她們採取的方式是化妝。化妝,從美的角度並沒有錯,但對於健康而言,她們可謂是自己為自己犯下了錯,種下了疾患的種,因為她們對那些身體的“訴說”視而不見。

《黃帝內經》關於形神兼養的理論最為根本的就是告訴人們,既要重視“養形”,又強調“養神”,二者不可偏廢。形即形體,儘管不排除一些化妝品對於面板有滋養的作用,但從根上來講,養形不是靠化妝品來實現的,而是透過保養精氣來實現的。神即精神,包括五志、七情等心理活動。養生必養神,只有養神,才能全形。那麼如何養神呢?概略講,主要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恬淡虛無的心態

很多人在氣頭上都愛說沒有過不去的坎,甚或在談笑風生中稱,是非成敗轉頭空,但真正做起來,毫釐不讓,寸土必爭。電視新聞中這樣的例子不少,有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最終駕鶴西去的。《素問?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顯然,《黃帝內經》說得很明白,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由心所主宰。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養神即養心,心神健旺,則五臟六腑及所有的組織、器官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身體才能健康,壽限才能綿長。否則的話,六神定無主,臟腑處於一種混沌狀態,自然命懸一線。

方法二:開闔疏洩的情志

再宣告,哭不是脆弱,那是一種真誠,是一種本色。發怒也不代表完全沒有修養。常有“怒傷肝”一說,沒錯,但有幾人能不怒呢?不是聖人就本色一些為好。否則,情緒壓抑,可能不是傷肝的問題,傷的是全身。這裡並沒有主張你去宣洩,去啼哭,去發怒,而是隨性而行。當然,也不可放縱自己,讓自己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中。精神調攝,強調要恬淡虛無,但人的思維情志活動必須在一定的範圍進行,必須遵循適度的原則而有所節制。調節情志,即《靈樞》所說“和喜怒”。

惜精保氣

“人始生,先成精”,可見,在《黃帝內經》看來,陰精是構成人體生命和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基礎物質。“精者,身之本也”。腎主藏精,主生殖,腎精所化之腎氣關係到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故《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這裡,將人體成長髮育的幾個階段分別用腎氣的盛衰來說明,一方面說明了腎氣才是你形影不離的終身伴侶;另一方面也說明腎氣在生命活動中所扮演的控制性的角色,它關係到人的生長、發育和衰老。因此惜精則可以固本,養氣則可以聚神。中醫所說的“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死”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養也是有前提的,因為人畢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素問?五常政大論》裡明確講道:“夫經絡以通,血氣以從,復其不足,與眾齊同,養之和之,靜以待時,謹守其氣,無使傾移,其形乃彰,生氣以長,命曰聖王。”就是說得這個道理。養實際上是在固本的基礎上進行供給,要供給就得有暢通的“交通”,因此,必須先清除糟粕,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修復臟腑的各個主幹線和支線,讓所養能有所給。元氣得以濡養,精氣得以充盈,最終使人體呈現一個高度和諧統一狀態,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完美境界。

說得好聽,日常生活怎麼做?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