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體也不過就是十五六歲,但是心理年齡當鸞鳴的母親都差不多了。她一邊拆信一邊糾正道:“鳴兒,以後你我說話就只用稱呼你、我,不要為妻為夫的,太冠冕堂皇了。”
鸞鳴本來就不是那種特別刻板的人,剛才是為了顯示風度素養才用了繁文縟節的腔調,他孩子心性還未消退,一聽就高興道:“嗯,你真體貼,我在宮裡總要裝樣子擺架子,其實我不太喜歡那種繁瑣稱呼呢。”
妤卉怕自己表現的太溫柔,讓鸞鳴產生錯覺以為她喜歡他,就沒搭理他,將信攤在手裡仔細看。
按照這個世界的行為典範,男子無權過問大事,妻主處理機要檔案的時候,男子應該主動避嫌躲開。鸞鳴見妤卉並沒有將他支開,他很是得意,越想越歪,自認為是皇子的身份得了妤卉的敬重。他哪裡知道妤卉平素看情報寫公文都與阿黎一起,甚至是兩人商量探討定奪,所以妤卉壓根不知道要讓男子避諱。
妤卉看完密旨。心頭又籠上了一層陰雲。
這是皇帝親筆所書。內容簡單講就是皇帝身體抱恙,日常朝政都由皇太女代為主持,只有對宣國地戰事軍情進展皇帝會時刻關注。皇太女表面上孝順謙恭,對皇妹們關照友愛,實則趁齊王在外征戰無暇顧及朝中。加重了對齊王勢力的打壓。五皇女本來是站在齊王一邊,現下態度變得曖昧不明。皇太女為了拉攏五皇女,提議懇請封五皇女為王,並娶支援太女一系的官員子弟為正夫。齊王出征前也曾為五皇女說過一門親事,夫家從姚家子弟中遴選。五皇女目前還沒有鬆口究竟接受誰的“好意”。
關於這些朝政時局,妤卉從妤家的情報網中也早有獲悉。不過沒有皇帝說地這麼透徹直白。從皇帝親筆信中的遣詞用語,相對更容易判斷皇帝的傾向和真實用意。
妤卉認為皇帝是比較偏向皇太女的,皇帝既然知道五皇女不是親生的。多半是想讓五皇女成為皇太女的試金石。皇帝是否真的抱恙,妤卉表示懷疑。她猜測皇帝有可能是故意找個理由高高掛起,鍛鍊一下皇太女處理內憂外患的能力。如果皇太女能將齊王和五皇女都擺平,皇帝才好放心將來把國家交到她地手上。
皇帝的密旨裡寫到,如果妤卉已經率軍順利進入珠河,齊王傷勢痊癒有意重掌兵權,那麼妤卉不妨將帥印交接給齊王,將工作重心轉向尋找並控制寶藏,掐斷宣國最後的幻想……寶藏所在恐怕機關重重,鬼婆婆武功高強江湖經驗豐富。懂得奇門機關之術,能為妤卉之助力。
沒有出征的時候,皇帝就暗示過妤卉將來幾種可能的安排。所以妤卉才能在臨江關那裡與齊王達成一致,提前就說好要在北伐前景比較明朗之後。讓齊王掌帥旗。妤卉營救阿黎之前,也是如此交待,萬一她出了意外,梁爽暫時主持大局,等與齊王會合後,就將帥印交給齊王。皇帝現在既然已經明確下旨,妤卉就不打算再拖延。
妤卉不是貪戀軍權的人,在其位謀其政。當元帥壓力很大,動則萬人生死一筆勾銷。她硬撐著本為了方便培養阿黎能早日成為男元帥,可是自從阿黎被錢保旭擄走之後,她的心境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她彷徨猶豫,她對阿黎牽腸掛肚,不是因為錢保旭擄走了她的男元帥苗子。而只因為是阿黎。是她的阿黎。
黎冰的死雖然也能震動她,成千上萬將士們血染沙場馬革裹屍。然而這些人地生死對她而言忽然都變得模糊不明。她發覺自己關心更多的似乎只有阿黎的安危。錢保旭欺負折磨阿黎,所以她毫不猶豫將錢保旭趕盡殺絕。黎洛收留支援錢保旭,導致阿黎被俘,所以她要將黎洛徹底圍剿。她試圖用各種理由說明自己的安排符合一個元帥地決策,對大局有利,就算她能說服了眾將聽令,卻騙不了自己的心。
妤卉覺得自己想要的只是和阿黎在一起。如果阿黎有朝一日真的成為男元帥,她的任務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