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沒有絲毫的嘲諷之意;畢竟李密的身份才華和政治立場都對李風雲有幫助;李風雲不想擴大雙方之間的矛盾;只想贏得他的精誠合作。

“速進京畿;攻打伊闕。”李密不假思索地說道。

李風雲微笑頷首。這本是他的計策;但從李密嘴裡說出來;意義不一樣。

李密是這場兵變的核心策劃者之一;又以楊玄感特使的身份留在李風雲身邊;但自始至終他都未能改變或者影響到李風雲的既定策略;而李風雲也未能說服他;也未能改變和影響到這場兵變的決策;雙方都未能達到各自的目的;雙方在激烈的矛盾和衝突中對彼此都嚴重缺乏信任;結果到了潁川城下後;李風雲為維持合作;不得不兵分兩路;自己去打東都;以爭取寶貴的時間;而讓李密和韓相國繼續留在潁川戰場上;只待局勢突變;事實證明自己預測正確後;李密和韓相國必然會改變態度;率軍跟進。

但等到局勢變化了;局勢發展明朗了;李密和韓相國就很被動了。他們的利益得失與這場兵變的成功與否緊密相連;兵變失敗了;他們也就一無所有了。而在李風雲進入豫州戰場之前;他曾以李珉為秘使趕赴黎陽;向楊玄感呈獻攻打東都之策;也就是說楊玄感是知道且有很大可能默許李風雲攻打東都。此刻東都局勢突變;楊玄感肯定要提起舉兵;且唯有拿下東都才能化被動為主動;那麼李風雲的計策就尤其重要;這種情況下李密和韓相國如果不能審時度勢迅速改變立場;不能傾盡全力幫助李風雲;導致其攻打京畿外圍要隘失敗;影響到了這場兵變的程序;那他們的罪責就大了;後果就嚴重了;純屬自作孽不可活。

好在韓相國有韓家長者的“點撥”;而李密的智慧足以⊥他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他的選擇是;把李風雲的決策納入這場兵變決策中;他雖然沒有權力給李風雲一部分兵變決策權;但他在兵變核心層中擁有相當份量的話語權;楊玄感以他為特使掌控李風雲和韓相國這兩股力量;實際上就是給了他特權。現在他接受李風雲的兵變決策;以李風雲的兵變決策為自己的兵變決策;於是李風雲就能透過他手上的“特權”來影響甚至改變這場兵變的整體決策。李風雲的目標達到了;接下來他只要贏得李密的信任;保持與李密的精誠合作;就能竭盡全力操控這場兵變;讓這場兵變向有利於己方利益的方向發展。

“你是否願意傾盡全力?”李密表示了自己的懷疑。

“某是否傾盡全力;取決於你在合作中拿出多少誠意。”李風雲直言不諱;他需要李密的信任;需要把李密緊緊捆在自己這駕“馬車”上;讓李密與自己步調一致。

李密稍加沉吟後;也直言不諱地說道;“某能拿出多少誠意;取決於你給某多少信任。”

李風雲笑了起來;大手一揮;豪爽說道;“蒲山公要多少;某就給多少。”

李密眼裡掠過一絲苦澀;他兩次與李風雲鬥智鬥勇;最後都輸了;這讓向來以“天之驕子”自詡的李密有了很深的挫敗感;他很不服氣;但大局當前;不能意氣用事;此刻他只能“低頭”認輸。

“某想知道;你和齊王之間到底有何默契?齊王是否會因為避嫌而遠離這場兵變?如果齊王參加這場兵變;他的目標是不是進京問鼎?”

李風雲望著眼前英俊瀟灑、卓然不群的李密;暗自感嘆。從這句話裡;他隱約看到了李密在巔峰時刻轟然倒塌的原因;相比李淵和李世民父子;李密的格局還是小了;還是沒有從門閥士族的利益桎梏中擺脫出來;所以在他問鼎天下的關鍵時刻;未能正確處理好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的激烈矛盾;以至於自毀長城;一敗塗地。

“你為什麼關注齊王?”李風雲反問道。

李密聽出了一絲異常;但他看不到“異常”之處;“當今天下;唯有齊王才是唯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