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
面對韋福嗣的試探,李風雲無意隱瞞,實話實說,“聞喜公疾馳而去,未有滯留,但之前裴宣機曾秘密現身。”
接著李風雲便把“東進出塞”之策合盤托出,把這一計策的利弊也做了深入分析。
從裴世矩的立場來說,在“榨乾”齊王和李風雲價值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減少他們所帶來的風險,所以他需要齊王戍邊,同時要遏制齊王實力的膨脹,而最好辦法莫過於把李風雲驅逐塞外,他需要李風雲在塞外燒殺擄掠以混亂塞外形勢,同時借刀殺人,借塞外諸虜之力剷除李風雲這個隱患。
從齊王和李風雲的立場來說,“東進出塞”之策也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一旦成功了,在松漠立足了,橫掃弱洛水兩岸,在大漠、東北疆和遠東之間牢牢插下一個榫頭,那麼北疆局勢、南北關係乃至中外大勢都會發生變化,中土亦會在南北戰爭中取得一定優勢。接下來,如果中土打贏了這場戰爭,齊王和李風雲在長城內外遙相呼應,密切合作,齊王不但可以稱霸北疆,更有可能借助開疆拓土之功奪取皇統。
所以裴世矩丟擲的這個“誘餌”的確很誘人,畫餅充飢的“餅”畫得太好,只要奇蹟出現,假的就能變成真的,而尤其令人“怦然心動”的是,李風雲手上握有一些“籌碼”,這些“籌碼”具備創造奇蹟的可能,只是它缺少一個最最關鍵的條件,那就是糧草武器,足夠多的糧草武器。
韋福嗣陷入沉思之中。
這就是裴世矩的終極目標?奪回安州故地,征服遠東諸虜,打贏南北戰爭,最後封狼居胥,建下蓋世武功。
如果這個目標實現了,齊王功勳彪炳,實力也會隨之膨脹,稱霸北疆輕而易舉,奪取皇統的機會大大增加。
“當陽公,此計如何?”李風雲打斷了韋福嗣的沉思,主動詢問他對東進之策的看法。
“九死一生,生機渺茫。”韋福嗣搖頭苦笑,“某不贊成你們東進出塞,此計既置你們於死地,亦陷齊王於困境,幾無可取之處。”
=
。。。
第六百七十二章 盡在此中
韋福嗣知道東進出塞之策的實施已難以阻止,這從李風雲?李子雄的言辭中就能聽得出來,兩人已經在這件事上達成一致,決心殊死一搏。
這個機會實際上千載難逢,即便只有一分勝算,二李也要傾盡十分力氣,原因無他,就在於松漠以東、弱洛水以南的大片土地原屬中土的安州,本來就是中土的疆域,奪回來就是功勳。
安州是在統一大戰過程中失去的,當時高齊滅亡,高齊舊臣負隅頑抗,聯合奚、霫和契丹三族據險而守,圖謀復國,關鍵時刻這三族卻背信棄義,出爾反爾,背後下刀子,以出賣高齊舊臣換回這片土地。當時中土還是南北鼎立,為完成統一大業,長安迫切需要北疆的穩定,所以也只好忍氣吞聲接受了,但此事讓中土耿耿於懷,始終盤算著找個恰當的機會冠冕堂皇的收復失地,只是這樣的機會難以尋覓,既要保全中土的信義,以免因小失大,破壞了南北關係,又要從奚、霫、契丹三族中虎口奪食,實在是難以兩全。
現在二李如果打著中土反賊的旗號佔據安州,則正好幫助中土收復了失地,而且不會影響到中土的信譽,再說現在南北關係本來就緊張,南北大戰一觸即發,中土這種驅虎吞狼、借刀殺人的伎倆,外虜即便心知肚明,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忍也得忍,畢竟南北雙方都要撕破臉了,要大打出手了,這時候就算中土不按規則出牌,耍流氓,下黑手,提前給你一刀,打你個措手不及,鼻青臉腫,你又能如何?
南北關係因此惡化,導致戰爭腳步越來越近,雙方的戰爭準備也必將如火如荼,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