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和班超天授武略是兩個極端,他九歲便能吟詩作對,十二歲便可以和人論史講經,在文、學之道非常有造詣。成長後被舉孝廉為官,入京後任典校秘書足足二十年,整編、考究歷史,著《漢書》而名震天下,連漢明dì dū稱他為‘先生’!

讀史使人明志、使人明得失、知興替,自古史學家都能得帝王重視,特別是越有為的帝王,就越重視史學家!班固雖說沒有班超的機變之能,但出謀劃策卻是穩重得體、面面俱到,在許多大事上,漢明dì dū會問問班固的意思。

眼下漢明帝問班固的,便是那南匈奴使者向自己請求的事。

(求票票~)(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七百八十一章 皇宮深處的奇異感覺

昔年漢武揮鞭,,雖是把自身國力消耗一空,但也把大漢的死敵匈奴殺得血流成河,為大漢北面贏得了百年安寧。

匈奴大軍主力被擊潰,在大漢大軍的追擊下,匈奴甚至險遭滅頂,他們最後不得不向西逃竄。

當時在匈奴之中有兩種較大的聲音,一種是被大漢打服了、打怕了、不想再戰了,情願歸降,這部分聲音最後便是化成了南匈奴。而另一部分聲音,則是對大漢恨之入骨,別說投靠大漢,他們哪怕是隻有一丁點力量,也想要對大漢報復回來,他們在各種摩擦和壓力之下繼續往西北去了,這邊是北匈奴。。。

南匈奴漸漸被大漢同化,而北匈奴則是在西北蟄伏了下來。北匈奴擊敗了許多民族,許多部落,許多國家,最後聯合了一共二十六個國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聯盟。這個聯盟是和南匈奴接壤的。

南匈奴投靠大漢的行為,讓北匈奴非常惱火,雙方開始各種摩擦。

這些年來,南匈奴已經被漢化得相當厲害了,失去了剽悍特xìng的馬上民族戰鬥力下滑得可怕,已經不是北匈奴的對手,更別提連滅諸多的北匈奴強化版,以及北匈奴的巨大聯盟。南匈奴無法抵抗,便派遣使者前來大漢,想讓大漢出兵幫助他們。

國雖大,好戰必亡,想想漢武揮鞭,戰功赫赫,但也把一個國家的資源給完全消耗掉了。國與國之間沒有小事,漢明帝想起了前車之鑑,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漢明帝是一個很有志向的帝王,他有一個願望……

王莽之亂後,絲綢之路便被封閉了,西域諸國和大漢再無聯絡,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一旦停止,這對國家來說便是一個相當大的損失。漢明帝最大的願望。便是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南匈奴使者此次前來,便是給了他一個最好的理由。只不過到底該不該出兵,漢明帝實在難以下決定,於是他便喚來朝中對於歷史和各國實事最有見解的班固前來詢問。

班固輕撫鬍鬚,在歷史上漢明帝也對他問了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正是出兵最佳時機。”這話正好順了漢明帝的意思,漢明帝不久後便會發兵西域,歧途打通絲綢之路。而班固也因為此回答而被漢明帝引為知己,一番軍事問答後,漢明帝任命班固為中護軍隨軍出征。

班固這一次出征前信心滿滿。只可惜他的軍略遠遜於其弟班超,加上主事人也不是他……

這一次出征是以失敗為結局的,班固因此受到牽連,最後鬱鬱而終。

到後來班固之弟班超出手,這才打通了絲綢之路,大定了局面。班超最後甚至把絲綢之路打通到了羅馬,讓羅馬和大漢有了最初的交流。

歷史上,班固是勸漢明帝出兵的,然而現在班固卻是輕撫鬍鬚。不敢提意見,眼神中似有什麼顧慮。

“先生可是有什麼疑慮?”漢明帝看向了班固,他看出了班固的躊躇。

“陛下,我大漢如今兵強馬壯。又有南匈奴前來求助,整數出兵最好時機,只不過……人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