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軍覆滅的局面。李典仔細分析了面對的情況,做出了一個極其痛苦的決定:放棄朝鮮,馬上撤退。
李典不忍心放下平壤前線的那些漢軍,但是將他們救回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了。他只好派人通知他們,讓他們自行突圍。他率領手下的漢軍突然向北面的雲山方向奔去。
田中一郎看見漢軍逃走,立即下令部隊下山追擊,想纏住他們。他知道,只要纏住漢軍,用不了三天,漢軍就會因為補充不了給養而潰散。
李典無奈,下令一個部將率領3000漢軍死戰,阻擊倭寇的追擊。倭寇最終殲滅了這3000漢軍,但是耽誤了近兩個時辰。
田中一郎不甘心讓漢軍逃走,但是由於先前上山防守,馬匹都落在了漢軍手裡。此刻能湊出來的騎兵只有不到200人。一個倭寇大隊長請纓去纏住漢軍。田中一郎知道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去騷擾一下也沒有壞處,就同意了。
李典逃到雲山,此時通往遼東的有兩條路,大館方向和古豐方向。距離上大館方向要近,但是他怕龜城的倭寇阻攔,就選擇了古豐方向,準備經過楚山度過鴨綠江。
當漢軍逃到古豐時,已經一天沒有進食的漢軍只好搶劫古豐的百姓。這時,那個倭寇大隊長帶著那200騎兵出現了。
李典不知道有多少倭寇追來,以為這些倭寇只是前鋒,大隊馬上就到。於是下令逃走。結果約3000名分散搶劫的漢軍步兵,被截住了。他們見大隊漢軍已經逃走,無心作戰,就向這些倭寇投降了。
田中一郎率軍趕到時,知道漢軍主力已經逃走,深深遺憾。他見到那個倭寇大隊長竟然以200騎兵,俘虜了3000名漢軍,十分讚賞,當即提升他為聯隊長。
幾天後,李典終於回到了鴨綠江西岸。此時,他身邊還剩下32000人了。至此李典出兵朝鮮,以損失5萬漢軍而告失敗。
沒多久,倭寇已經開始陳兵鴨綠江邊,虎視遼東。
老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壞訊息接踵而來。
東漢末年,東北的少數民族,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
周成王在洛陽召開的成周大會,東北地區到會的“肅慎、穢、良夷、高夷、孤竹、不屠何”等東北夷,其中“穢”的代表,就應該是居住在“濊城”的濊王,其“濊王之印”,亦為中原王朝所賜。
濊貊人的北支為索離族,飼養豬、馬、牛,又善於狩獵。索離人生活在嫩江以東、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帶。嫩江下游肇源縣白金寶遺址就是索離人的文化遺存。索離人的社會內部已出現私有制和階級對立,已跨入文明的門坎。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用濊族和索離族名,而採用鳧臾族名,中原漢族王朝譯作夫餘,後改為扶余。夫餘是漢朝在東北的地方政權,漢時受玄菟郡管轄,漢末三國初改屬遼東公孫氏。
由於漢朝以大漢自居,對於這兩個民族一直採取高壓政策。因此他們的怨氣極重。倭寇以支援他們自治為誘餌,並且給予了他們秘密的援助。此刻他們見漢軍在朝鮮大敗,也開始反叛,他們驅逐了漢朝的官吏,宣佈自治。在倭寇的幫助下,訓練軍隊,與倭寇共進退。
遼東危急。
第二百七十八章 曹操的選擇
李典兵敗的訊息傳到了許昌。
曹操接到了許多控告李典的報告,說他見死不救,拋棄了在平壤前線的部隊,還有古豐的3000名漢軍官兵,要求處罰李典。
曹操久經戰陣,知道在失去糧草補給的情況下,李典這是唯一的也是最正確的選擇。好歹為大漢保全了3萬人馬。他沒有嚴重處罰李典,而是親自出面為他解釋,最後以料敵不明,丟失糧草將他降了一級,罰奉一年了事。
曹操是個英雄,在自己力量弱小的時候,百折不撓,勇敢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