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宮人,如今多在詔獄,除此之外,內閣也有個司吏可以證明,陛下若是不信,大可以親自審問,他們的供狀,微臣也可在廷議之後送呈御覽。此事到底有什麼內情,微臣不能慧眼如炬,未必能理清本來的面目。微臣所能提供的,無非是當時的真實情況罷了,至於這些人是忠是奸,微臣不敢定論,唯請陛下聖裁。”
這句話,倒是沒有絲毫的破綻。
朱棣頜首點頭,臉色卻變得無比平靜了。
他猛地想到了一件事。解縉的背後是太子,趙忠的背後是解縉,那換茶的太監背後。卻又是趙忠,這裡頭環環相扣,太子打探自己,是為什麼?
身為一個天子。身為一個君父。是決不允許自己的兒子,自己的臣子來窺探自己的,這犯了大忌。更不必說,他們勾搭一起,到底有什麼圖謀?
想到這裡,便不禁讓人生寒。
朱棣已是站了起來,道:“這些事,朕已知道了。你看,奉天殿那裡。還有許多人在等著朕呢,走吧,朕給你一個熱鬧看看。”
這話一語雙關,因為朱棣說話的時候,帶著幾分殘忍。
郝風樓點點頭,沒有做聲。
…………………………………………………………………………………………………………………………………………………………………………………………………………………………
君臣一前一後,便出現在了奉天殿。
誰也不知,這郝風樓和皇上說了什麼,不過大家卻是明白,勝敗只在一線之間了。
朱棣落座,道:“眾卿家,方才朕議到了哪裡?”
此前的翰林侍講吳涵道:“陛下,陳學邪說,不容天地,刑部尚書周力帆,錦衣衛都指揮使郝風樓,為其張目,更是膽大妄為,微臣懇請陛下追究他們的過失,封禁陳學,以正國綱,凡有涉事之生員,俱都革去他們的功名,所有陳學授學者,理當押解入京,明正典刑!”
這一番話,凜然正氣,夾雜著萬千人的意願,雖是啟稟天子,卻是聲勢如雷,宛如千軍萬馬呼嘯而過,帶著巨大的威壓。
朱棣卻是不疾不徐,只是微微一笑,道“哦?諸卿也是這樣認為麼?”
所有人的眼前都不禁一亮,因為他們感覺到,陛下已經被說動了,而現在,若是再不表態,實在可惜。
須知今日之事,必定傳遍天下,誰不想青史留名,誰不想成為清議的典範人物,這時候但凡是不站出來的,到時候免不了為人詬病。
有人紛紛站出來,都察院的、吏部的、戶部、刑部、大理寺、鴻臚寺的,還有翰林乃至於應天府,但凡是有資格參加這場廷議的,竟一個不拉,俱都出班,拜倒在地,口裡大呼:“微臣附議……陳學禍國而秧民,其罪種種,噙竹難書,不禁不足以平民憤,不禁,天下不安。”
“刑部尚書周力帆飽食君祿,卻不能為君分憂,此大過也,微臣懇請陛下治其大不忠之罪。”
“郝風樓為偽學張目,一介武夫,貴為錦衣衛都指揮使,此行此舉,居心為何?”
“懇請陛下為蒼生為念,對那偽學明令禁止。倘若囿於涉事生員甚多,牽連甚廣之侷限;亦請陛下,務求除其首惡,方能彰顯……”
……………………………………………………………………………………
這一個個的人七嘴八舌,竟都是一副仗義執言的樣子,人人彷彿是魏徵附體,叫囂不斷。
人多力量大,建設如此,整人也是如此,所謂三人成虎,這個道理,大家豈會不明,況且這等事,本來講究的就是一窩蜂的效應,別人說了,自己不說,未免吃虧,別人做了魏徵,自己選擇做木納的庭柱子,這虧吃的就更大了。
因而大家紛紛拜倒,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