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3頁)
章節報錯
徐景昌說著說著就冷笑起來,&ldo;也正因為陛下這樣的想法,咱們鬧起來也沒什麼好忌諱的。反正頂多就是被禁足被敲打,安分守己些日子,可不是就出來了?左右咱們這輩子都不指望大權在握,靠著爵位過日子而已!不趁年少的時候鬧一鬧,難道等老了之後回想這一生的渾渾噩噩,再懊悔莫及麼?&rdo;
他就是想著鬧騰一陣發洩下,然而徐景鴛目光閃閃爍爍,忽然道:&ldo;太子跟漢王的事情,咱們真不插手?&rdo;
&ldo;如今陛下正在親徵,國事委於太子之手。&rdo;與此同時,已經回到小院裡的郗浮薇還有沈竊藍,亦在討論這個問題,&ldo;開河之事,說是陛下之命,可是陛下費心戰事,哪怕親自指定了主持的大臣,太子殿下還能不看著點嗎?&rdo;
&ldo;這事情如果出了問題,太子殿下少不得也要受到詰難吧?&rdo;
郗浮薇看著沈竊藍,&ldo;到那時候,說不得就有人會提議,還是讓漢王殿下為陛下、為太子殿下分擔一二的好!&rdo;
沈竊藍聞言,露出似笑非笑之色,說道:&ldo;漢王殿下主持開河?實際上,最早開河之事提出來的時候,太子的幕僚裡,就有人提議,將這差使設法交給漢王或者趙王。&rdo;
既然是太子幕僚的建議,那麼肯定不是什麼好意了。
郗浮薇若有所思:&ldo;漢王或者趙王不擅長這樣的事情嗎?&rdo;
&ldo;不是擅長不擅長的問題。&rdo;沈竊藍道,&ldo;反正不擅長也不是不能找懂行的人。而是這兩位長年混跡行伍,行事難免不拘小節。本來國朝定鼎未久,至今戰事未平,國庫自然空虛。如果讓他們插手這事兒,運河即使開出來,百姓的罵名只怕也要跟當年隋帝開河時差不多了!&rdo;
郗浮薇一皺眉,心說徐皇后嫌棄次子三子的性情,看來還是真有其事?
當年隋帝開鑿運河時,因為監督殘酷,一度搞到民不聊生,百姓很是怨聲載道。
沈竊藍用這位比漢王跟趙王,足見這兩位皇子的酷烈。
她沉吟了下,問:&ldo;那後來為什麼沒成呢?&rdo;
按說漢王既然有意儲君之位,應該很願意在這種事情上露臉。
趙王是幫著這個次兄的,如果太子也願意推波助瀾的話……漢王接手此事的機率應該很大?
&ldo;因為太子殿下說,漢王跟趙王固然對他這兄長十分的不服,可是兄弟之間的一些齟齬,不是牽累百姓、違逆陛下的理由,所以非但拒絕了這提議,還將那幕僚打發走了。&rdo;沈竊藍轉頭看了眼窗外的雨簾,淡淡說道,&ldo;要不然這差使也不會讓太子殿下幫忙看著點。&rdo;
他們回來的路上這雨就忽然下了起來,以至於如今距離傍晚還有點時間,外頭卻跟天已經黑了一樣,淅淅瀝瀝的,惹人心煩。
燈火下郗浮薇臉頰的弧線很是柔和,只是神情略顯冰冷,她挑了挑眉,心說看來太子的這番表態,是讓永樂帝知道了?
而且不是光明正大的知道,估計走的也是錦衣衛的路子。
既然永樂帝知道後將開河之事交給太子從旁協助,那麼按說一時半會的不會改立儲君才是?
&ldo;儲君之事,自有朝中頭疼。&rdo;正思索之際,沈竊藍說道,&ldo;咱們要考慮的,歸根到底還是開河。&rdo;
&ldo;不僅僅是開河,也是運河重開之後的井然有序,可以立刻派上用場,不至於耽擱了陛下的事情!&rdo;
&ldo;……&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