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能夠為朝廷分憂,是鄒府的分內之事。&rdo;尚夫人想到丈夫含糊其辭的態度,以及遲遲不下的決定,就是一陣心浮氣躁,因為鄒府要是一聽到疏浚運河的訊息就下注的話,受到的重視跟將來的好處且不說,就說在兗州府中一貫以來的地位肯定是保住了,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受到挑戰。

可是家主鄒知寒也不知道這次是吃了什麼藥呢還是沒吃藥,總之人家聞家都已經抱大腿抱到定國公府了,鄒知寒卻還在扣扣索索的沒個準話!

這樣下去,萬一兗州府其他大族暗中投靠了某位大佬,說不得就會趁著動工的功夫,將鄒府打壓下去!

如此鄒府幾代人才經營出來的局面,豈不是毀於一旦?!

而且尚夫人跟鄒知寒成親多年,後院也有好幾房妾室,男嗣卻只鄒一昂一個。鄒一昂怎麼看也不是那種能夠振興門第的人,為了這個兒子將來能夠好過點,而不是才長大就經受家道中落的淒楚,尚夫人怎麼也不能接受丈夫在這個眼接骨上糊裡糊塗!

她這麼想著,也不跟郗浮薇兜圈子了,&ldo;只是鄒府久居小城,對於朝堂乃是一無所知,要怎麼個為朝廷分憂法,卻還要摸索下。&rdo;

這就是在各方勢力之間舉棋不定了。

郗浮薇不知道這主要是鄒知寒的問題,只道整個鄒府都在沉吟,就說:&ldo;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要分憂,當然是跟著聖命走!然而我說句實話,疏浚運河也好,遷都也罷,都不是小事,哪怕鄒府家大業大,這會兒的表示,肯定也不會是隨手付出,多少是希望得到些認可的。但陛下日理萬機,諸事繁忙,如今聖駕還在親徵之中,朝中之事,委託太子,只有太子都無法決定的大事,才會飛報軍中!&rdo;

尚夫人沉吟,這是暗示自己,既然要出錢,就該出的值得,比如說,讓永樂帝都知道鄒府的付出?

到時候皇帝哪怕只是隨口道了個&ldo;好&rdo;字,也夠鄒府受用了。

問題是永樂帝正忙的不可開交,一個地方上的望族捐了大筆錢的事情,如果只是走臣子的路線的話,可未必會在他面前提起……畢竟現在永樂帝人在前線,後方報到他跟前的事情,無一不是關係重大或者十萬火急。

讓大臣在這種時候都不忘記提一嘴的話,得花多少錢?

從這點上考慮的話,錦衣衛跟宦官卻有著天然的優勢了,因為這兩者都是直接對永樂帝負責的。

永樂帝召見他們,詢問國家大事還在其次……畢竟這些都是朝臣該負責的,詢問一些隱秘陰私之事才是重點。

到時候他們隨便夾帶上兩句,也就讓皇帝知道鄒府的忠心了。

&ldo;不過宦官的話……&rdo;尚夫人眯起眼,心說這郗氏還真會幫她背後的人說話。

畢竟,雖然上達天聽的事情,宦官跟錦衣衛都能做。

甚至宦官還更方便點。

然而……

自古以來,閹黨的名聲都是受到鄙夷的。

鄒府又不是那種破落戶,為了翻身已經管不上名聲了。

他們世居濟寧,為兗州府一等一的望族,唯一的男嗣鄒一昂更是請了年輕的舉人歐陽淵水教導,以圖將來能夠光宗耀祖。

如此怎麼能跟宦官扯上關係呢?

這不是壞自家名聲,沒準還要拖累子孫們的前途麼?

而如今在疏浚運河這件事情上的勢力,除了反對的,支援這一派也就分錦衣衛、朝臣還有內官這三方。

剩下的卻只有錦衣衛可選了。

畢竟雖然錦衣衛的名聲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