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威立住後,接著就是立信。

東漢以來,朝局在外戚與宦官間飄搖,專心內鬥,國勢日下,黑暗腐朽,任用的邊地官吏無能而貪婪。

將帥皆怯劣軟弱,州郡官吏趁機生事,便身利己,搜尋剽奪,甚於逢虜。

羌人不信任漢官。

楊崢固然可以花些時間,如董卓一樣,跟他們搞好關係培養感情,增強信任。

但一來時間成本太大,效果也一般,二來,楊崢並非只是想利用羌人,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轉化他們,融入麾下。

再則,姜伐野的離去,對楊崢也是一個小小的打擊。

花了那麼多心思結好他們,稍微沒顧及到他們,就分道揚鑣。

楊崢是想建立一個軍政集團,小一些沒關係,但內部凝聚力必須強大。

而不是鬆散草臺班子,一觸即潰。

看著年關將近,楊崢頒佈一條法令:有從西城運石至東城者,每戶賞羊肉五斤。

效仿當年秦國的徙木立信。

出征河西,帶回的不僅四千五百餘羌人,還有上萬頭牲畜,加上城中牧營宰殺的牛羊,能過上一個肥年。

法令下達,羌人們將信將疑。

畢竟楊崢的法令動不動就是砍頭,早生出恐懼之心。

由威到信,需要一個過程。

漢人最先反應過來,扛起石頭就往東城跑。

賨人、氐人也跟著搬。

楊崢兌現法令,每戶分五斤肉。

羌人眼見真分了肉,積極性大漲,也屁顛屁顛的去搬石頭。

但石頭已經所剩無幾。

近一半的羌人沒有分到肉。

適當的飢餓營銷有利於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舊歲的最後一日,楊崢再度頒下法令,清除城中積雪積冰可領肉三斤。

天氣寒冷,牲畜凍死了一些,肉食足夠,這一次不是以戶為單位,而是以人為單位。

城中居民的積極性瞬間被激發,男女老少統統出動。

城中冰雪被清掃一空。

凡勞動者,皆從各自的伍長手中領取木牌,上刻有編戶姓名,兩百三十七什,四百七十四伍,是男是女,是丁是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憑木牌領肉。

唯一讓楊崢有些看不過去的是,有些名字實在有些辣眼睛。

氐人、賨人漢化已久,名字還有些水平。

什麼昝黑石、龔千牛,勉強能湊合。

但蛾撲火、蔑羅、燒草之類的名字,楊崢實在有些無法接受。

鑑於有些羌人還漢話都說不利索,改名的事只能以後再說。

搬石、掃雪之事後,楊崢的威信就徹底立住了。

總的來說一手大棗、一手大棒,改造起來也不難。

前世在軍中,多少桀驁不馴的少年郎,幾個月下來,還不是服服帖帖?

楊崢沒有什麼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羌人也記不住那麼多條例。

不從法令者,斬!

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