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羌裔(第2/2頁)
章節報錯
高原上計程車氣被徹底打下去了。
屍骨填滿山川,任由天上的禿鷲野谷裡的狼群啃食。
姜恪為了震懾高原諸部,築起三座京觀,效法霍去病,立石碑以記功。
這一年姜恪二十六歲,成為大秦第三代將領中的佼佼者。
歷史上的吐蕃正是由發羌為核心,融合其他諸羌而形成。
此戰之後,再無人敢挑戰秦軍,高原諸部紛紛歸降大秦,連象雄國也遣使遵奉大秦為宗主,正式進入大秦的宗藩體系之中。
隨即,秦軍在高原上修建城池、塢堡。
只維持軍事存在,卻並不干涉當地部族的生活。
還向他們提供中原的絲綢、茶葉、書籍、棉衣、鹽、飴糖等等。
華夏文明有絕對的優勢,新式生活很快就融入當地。
透過貿易,大秦也在逐漸改造高原。
不過佛門比朝廷更心急,一擁而入,進入高原,擴張的異常積極。
這時代無論是佛教不會簡單的吃齋唸佛,未經華夏改造之前,對權力的渴望極大。
歷史上的西域出現了不少佛國,直到清代還掌控著高原和草原。
同樣的問題,高原百姓面臨嚴酷的生存考驗,還停留在奴隸社會階段,指望奴隸們去讀書識字之乎者也?
上層貴族對儒家的那套也沒多少興趣。
西域之所以能接受儒家,是因為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且兩漢經營多年,有一定的基礎。
儒家不行,就只能佛門來。
不過佛門在進入象雄國時,引起了苯教的不適。
兩邊劍拔弩張,礙於大秦的面子,沒有大打出手。
佛門也知道要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暫時退了一步。
歷史上正是佛門與苯教的衝突,導致了吐蕃的矛盾大爆發。
高原上埋下一顆釘子,對大秦自然是好事,一來限制佛門的過度擴張,二來,將來若是高原崛起,佛門也是一著暗棋。
不到半年,高原的咽喉要道基本被秦軍控制。
當地羌人對秦軍並不反感。
打仗的時候,秦軍兇殘、兇猛、狂暴,但不打仗的時候,秦軍軍紀嚴明,從不騷擾當地人。
高原上的人心也就快速鎮定下來。
高原一安定,河湟立即迎來第二春,大量人口湧入,讓這些邊荒之地繁華起來。
一個河曲郡的人口就高達十一萬戶。
這麼多的人口擠在一個地區,生存壓力過大,容易滋生新問題。
楊崢遂下達遷徙令,鼓勵高原上下來的羌民遷徙到西域和中亞,每戶百畝耕田或者牧場,並且分賜屋舍。
願意走下高原的人,肯定過的不怎麼樣,一百畝土地的吸引力極大。
願去者多如牛毛。
不過絕大多數還是選擇了楊毅,畢竟他身體裡一半流的是羌人的血,對羌民的號召力極大。
楊崢無所謂,只要願意去即可。
有西域都護府在,能平衡夏、漢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