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原本想免除徭役,減輕百姓負擔,但經過實踐之後,發現有些理想化了。

修橋補路要借用民力,營建城池也要借用民力。

大戰時,輸送糧草,也需要民力……

在魯芝、索靖的勸誡下,楊崢換了個說法,改徭役為庸。

凡丁壯,每年須為官府勞作一個月,可以用物品錢糧折抵役期。

均田制,租庸調,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以之厚生,則不堤防而家業可久;以之成務,則不校閱而眾寡可知;以之為理,則法不煩而教化行;以之成賦,則下不困而上用足。

當然,這個制度並非最完美的。

這世上也沒有完美的制度。

只是相對目前而言,均田制是最合適目前秦國現狀。

秦國直接與百姓聯絡起來,繞過士族豪強中間商賺差價。

漏洞以後當然會有,這就需要考驗後人的智慧了。

楊崢不是聖人,能讓大秦興盛兩三百年,讓隋唐盛世提前到來,對華夏已經功莫大焉。

洪武大帝設計的制度在當時也算是完善的,還制定大誥,祖宗之法不可改……

明朝也就被限制死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形勢、規則,以及使命。

楊崢的使命是推翻以司馬家為首計程車族豪強聯合體,所以必須借用寒門庶族的力量。

百姓對徵發異常配合。

畢竟提供一日兩餐,也不用打仗,就砍砍柴而已,在家閒著還要耗費糧食,跟官府混,興許打破了塢堡,興許還能得到三瓜兩棗的賞錢。

楊崢的殺伐果斷是出了名的,但出手大方同樣出名。

府兵、百姓都沾了些油水。

所以此次都非常配合。

連屯田的奴隸也趕來了。

轉眼,南安就聚集了十幾萬的人馬。

宣義郎和宣義掾將百姓組織起來。

楊崢還下令造了五十多輛投石車。

人多力量大,十幾萬可移山填海,一個小小的塢堡自然不在話下。

深秋季節,到處都是枯木枯草,被砍伐來堆積在塢堡之下。

楊崢一句廢話都沒說,直接上乾貨。

烈焰在城下騰空而起,火油一罐一罐的投入塢堡中。

很快,這些看似堅固的塢堡中,響起了淒厲的慘嚎聲。

不過塢堡中的人倒也硬氣,死扛著不投降。

楊崢心中一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令人加大火力,不斷有乾柴拋入塢堡中。

陣陣持續一天一夜,連塢堡的天都被燒紅了。

第二天,塢堡就扛不住了。

裡面的堡民殺了塢主,出城投降。

望著一個個被烤的黑乎乎的戰俘,楊崢帶著親衛衝入人群,馬鞭肆意抽打,“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賤骨頭!給你們田不要,讓你們當人不當,全都送到居延、朔方為奴!”

聽到不用死,俘虜們心中暗暗鬆了口氣。

楊崢屠城、築京觀的惡名廣為流傳。

其實大秦的奴隸比他們當蔭戶、莊奴強多了,三年可以轉為待歸,兩年後轉為治民。

破了第一座塢堡,就能破第二座、第三座。

楊崢與張輔兵分兩路,一路燒下去。

有的負隅頑抗,寧願被烤成焦炭也不出堡投降。

有的則一見秦字大旗,知道秦王楊崢親至,乖乖開城投降。

南安三十三座塢堡轉眼被滅。

隴西也如法炮製。

豪強們雖然在戰術上守望相助,但在戰略上仍是一盤散沙,各個擊破沒有絲毫難度。

隴西之戰比南安要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