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不負(第2/3頁)
章節報錯
中的那麼亂。
霍戈在南昌縣枕戈而待。
南中豪強也並非全部反叛。
正如當年雍闓叛亂,王伉、呂凱誓死不降一樣,南中豪強視中土為正宗,保持著士人的氣節。
士族豪強並非無可取之處,他們在南中兼併土地,圈禁人口是真,但同樣也讓這片不毛之地逐漸漢化,是漢文明在當地的中堅力量,維護漢家之傳承。
只有爨氏捨棄了原本的班姓,反向與當地土人融合。
爨、孟、李、董、雍、毛、朱、呂等大族,鐵了心舉兵反叛的也只有爨、雍兩家,孟氏雖然響應,但只停留在口頭上,其他的幾家唯霍弋馬首是瞻,都在看他的打算。
士族豪強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
霍弋案几前擺著兩份詔書。
一份來自洛陽,進封他為南中王,世代鎮守南中。
一份來自建業,封他為徵南大將軍,建寧郡公,也是世襲罔替。
與晉國和吳國相比,秦國就有些寒酸了。
只有建威將軍,加虎賁郎將,金水亭侯。
跟在蜀國滅亡前的待遇相差無幾。
“諸位有何想法但說無妨!”霍弋淡淡道。
楊稷、毛炅、解系、孟月、馬融、李松、王承、董元等十四員將吏齊聚一堂。
“吳賊素來無義,我等兩萬大軍,振臂一呼,可起六七萬之眾,何必看吳狗臉色?”楊稷當場反駁。
蜀人普遍對東吳沒什麼好印象。
“司馬家之意,不過是借我等擾亂大秦耳,非真心待我等。”出身孟氏的孟月道。
“東吳這些年內亂不斷,亡國不遠,必為北國所取,我等投附,乃捨本求末也!況且秦王待我等不薄,何必叛他?”楊稷寒門出身,更傾向於楊崢一些。
不過其他人也各有各的心思。
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是趁亂割據南中。
如此廣袤的土地足以立國。
尤其是毛炅、孟月、李松、董元等人,都是南中豪族出身。
心中這麼想,卻沒有一個人這麼說。
霍弋與他們共事多年,當然清楚他們不願吐露的心聲。
高處總是不勝寒的。
站在他這個位置上,也是要兼顧部下的利益,不然這些人憑什麼支援他?
正如楊稷所言,這些人振臂一呼,立馬掀起六七萬大軍,霍弋也需要小心翼翼。
既然司馬家和東吳都不可取,那就只剩下順從和自立兩種選擇。
霍弋清了清嗓子,“諸位,秦王取蜀,對陛下禮敬有加,對百姓秋毫無犯,對我等深信不疑,此等君主,背之不詳,杜都督待我如兄長,我若叛之,人神共憤,且均田法惠及百姓,大秦行此策,數十年後必是盛世,東西之爭,秦王必勝,爾等勿要痴心妄想了,南中若是割離蜀中,兩三代後必為當地夷人所噬,若漢統絕祀,我等都是千古罪人。”
霍弋不是單純的武將,當年曾為太子舍人,與劉禪關係親密無間。
諸葛武侯北伐,又被用為丞相府記室。
楊崢善待劉禪,在河西重建漢室宗廟,又迎娶公主,所以楊崢已經獲得了蜀國忠志之士的認可。
霍弋見識、能力、兵略都是蜀中翹楚。
所以杜預才會這麼敬重他,每隔天必有信至,垂詢治蜀之法、安民之策。
霍弋對均田制的瞭解,也是杜預為他剖析的。
士人不是士族,有自己的傲骨和氣節。
霍弋是繼宗預之後,荊州士人中的翹楚。
南中這些豪族之所以唯他馬首是瞻,一方面是他軍功赫赫,另一方面則是敬重他的品行。
“南中永為大秦之南中,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