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豪強之牛叉可見一斑。

這幫人若是繼續留在幽州、冀州,楊崢心中多少會不踏實。

魯芝苦笑一聲,“陛下既然早有定計,臣就不多廢唇舌了。”

不費關中的糧草,也不用關中出兵,這種好事,自然沒人反對。

杜預、索靖也點頭同意。

再楊崢看來,治國其實就是平衡各方利益,朝廷收走別人的利益,就要給與一定的補償,形成良性迴圈,建立互信,然後同心協力做大事。

再說對外打戰,也不全是賠本買賣。

文鴦兩萬騎橫掃漠西,政治利益先不說,單是人口、牛羊就弄回來幾十萬。

楊崢的崛起,本質上還是掠奪。

搶了羌人搶胡人,搶了胡人搶司馬家,一步一步做大做強。

放眼周邊,能搶的都搶了,只剩下遼東的鮮卑三部和高句麗。

後世大唐,李二大帝一直在打打打,也沒見國家衰弱,只要控制好分寸即可,別像隋煬帝,動不動百萬大軍,敵人沒弄死,先把自己弄死了。

大秦本來就是農牧二元制,進取便是天性。

楊崢朗聲道:“詔令:遼東乃華夏故土,今為他人竊居,朕之子民為他人之奴,是可忍熟不可忍,凡我大秦勇士,可自募鄉勇,收復失地,事成,朕不吝世襲罔替之封!”

牆角的秘書郎李密奮筆疾書,過不多時一道剛勁蒼虯的詔令便出爐了。

楊崢舉起傳國玉璽,一巴掌拍在詔令上。

蓋了玉璽,便有了法定的效力。

也代表大秦不會反悔,否則就是失信於天下。

楊崢混了這麼多年,從來就沒幹過這種事。

索靖道:“陛下賞賜金銀官職即可,何必許下如此重利?”

“若非如此,河北豪強安能用命?”

想要別人玩命,就要給足夠的利益。

楊崢口中的遼東,絕非漢朝的故土,遼東是個很大的地域概念,與其便宜別人,還不如便宜自家人。

楊崢令人抬進遼東的沙盤,拔出長劍,在沙盤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將整個遠東都涵蓋進去了。

“這麼大的土地,豪強們能拿多少?”

魯芝、杜預、衛瓘這些華夏的精英對域外的土地沒多少興趣,他們在意的是實際控制,基本不反對。

周朝立國時也就黃河流域,但一番分封之後,地盤迅速擴大。

遼東最早也是周朝時分封的。

封著封著,不就成了華夏自古以來的神聖領土嗎?

楊崢又在遠東的瀕海地區提劍畫了一圈,“此地可立渤海國,與夏國一樣,由親王鎮之!”

遼東,是大秦版圖上最後一塊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