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反觀日本那個時候國力正盛,舉國對外向外開拓,誰能料到七年後中國出了個王漢章力挽狂瀾,從此中國驅逐日本、奪取中南半島、收復外蒙、外興安嶺,隨後同德國一起夾擊龐然大物的蘇聯,在一年內打到亞歐分界線,如果不是事先有協議在,恐怕中**隊已經也過了亞歐分局額現打到了歐洲了。
裡賓特洛甫此時也暗暗後悔自己的判斷失誤,惱了大笑話,一個能領導世界文明五千年的民族那種底蘊不是那種只會在海邊打漁的民族能比的,看看今天華夏的發展,能與之相比的也只有德國和美國。
裡賓特洛甫剛要說點什麼,蔣介石繼續道:“當然我們非常明白當時貴國的選擇,當年本國內憂外患,那時我們國內不但有盤踞各地大大小小數百的軍閥,還有國社黨爭。外部則有英法美蘇日等過的欺凌,尤其是日本那是不但已經奪取了本國的東北還在策劃華北自治,中國可謂四分五裂,空有四萬萬民眾,空有龐大的領土。”
“而日本雖小,人口也不多,但是字明治維新以來先是逼迫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隨後又打敗了滿清政府,逼得中國割地賠款,10年後更是與沙俄在東亞爭雄擊敗了沙俄,利用歐戰崛起,在中國由戰前的利益均分坐到了一家獨大,1931年吞併了東北,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日本比中國更適合做德國的盟友。”
裡賓特洛甫聽得出來蔣介石是生德國的氣了,他解釋道:“總統先生,其實本國也一直希望與貴國結盟,所以一直在政治、軍事等方面幫助貴國,當時本國不是還提出了幫助貴國訓練60個德械師嗎,只不過日本侵華,使得這一計劃沒有完成就破產了,我國也盡力了。”
“我國後來棄中國與日本結盟也實在是無奈之舉,憑心而論,尋找盟友不就是讓自己更加的安全,讓自己多一份保障嗎,自貴國的中山先生開始我們就積極的同廣東革命政府合作,支援貴國,要知道那個時候我們剛剛戰敗沒多久也十分的困難,處境甚至比貴國還要惡劣,慢說法國、波蘭了、就連比利時、盧森堡那樣的小國家都要騎在我們頭上拉屎拉尿。”
“從貴國北伐前開始到我們與日本結盟,我們支援貴國有十幾年了,卻不見成效,而隨著本國的崛起,我們在歐洲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們不得不尋找一個能夠跟英法美抗衡的國家來牽制他們,那個時候中國並沒有表現出來那種魄力,縱觀世界當時只有蘇聯和日本。蘇聯侵略成性,同我們就隔著波蘭,同時他也為歐美國家所痛恨,可以說如果同蘇聯結盟,不但不會使我們的處境更好,反而我們立馬會成為歐美國家的眾矢之的,沒準當時就給消滅了,另外就算蘇聯發兵來救又能怎麼樣,我們不過是趕走了一群狼,迎來了一頭熊。德國還是免不了亡國,因此我們只有選擇日本了。”
“日本距離德國夠遠,手伸不到歐洲來,而這個世界上能危害到德國國家安全的英法美蘇在亞洲都跟日本有矛盾,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日本牽制他們,我想如果總統先生是德國的元首也會這麼做的,”裡賓特洛普倒也直白的很。
“呵呵……”蔣介石笑道:“話是那麼說,不過畢竟是被拋棄過的,所以今天突然要結盟了,一時適應不了。”
裡賓特洛甫道:“國家之間擁有共同的利益才能成為朋友,擁有共同的敵人也可以成為朋友,我們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共同的敵人。但是日本也是一樣,只不過貴國當時實在充當不了盟友。我們跟貴國遠隔萬里,不著邊際,依照當時貴國的情況雖然不會吞併我們,但是我們要是真的跟貴國結盟,就會直接跟英美法蘇日五國為敵,我們的國土不挨著,就算我們想要幫你們也無能為力。”
“所以貴國要想成為強國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完全靠別人同情你、憐憫你、幫助你獨立、強大,試問哪個強國是依靠別人的同情和憐憫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