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彪聽了這番話,也是微微頷首。

段祺瑞則道:“陛下,程將軍說的極是啊。想當初,義大利自持有幾艘軍艦在遠東,就要強租我三門灣,幸好海圻、海天號歸國,兩艦南下福建震懾意軍,意海軍不敢造次,只能退回國內,海軍之威,確實是重在威懾,小艦不嚇人,大艦不動也能逼敵不敢就範,真若是打了起來,小艦便是數百艘也不如大艦一艘。”

宋彪贊同一聲,和程璧光道:“你先和各國接觸一番吧,如果價格合適,可以考慮購買四艘戰列巡洋艦,二等防護巡洋艦也購置四艘,分期三年購買,我會想辦法解決經費問題。我們這邊和美國一直有比較好的來往,可以先聯絡美國,另外,海軍士官學校之事,你打算怎麼置辦?”

程璧光道:“想要建中國之海軍,首選還是福州,要在福州建海軍士官學校,首先還是要控制福建,不妨南北各建一所士官學校,海州、福州各一所,海州以美國教官為主,福州繼續以英法教官為主,再在各地增設船舶學校,將技師製造等培養轉移到船舶學校負責,士官學校專注於培養軍官。”

宋彪點頭同意,心裡卻沉甸甸的,四艘戰列巡洋艦的價格實在有點太離譜,即便是他也撐不住。

他其實是想到了一戰結束之後乘機從英法等國撿一點便宜貨,所以才想先買點小艦船培養人員,可在這個節骨眼上買幾艘也是好事,一戰在即,手握幾艘戰列巡洋艦多少能增加一些底氣。(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175章 君權神授

滿清滅亡之後的中國內戰其實才是剛剛開始而已。

宋彪此時並不是沒有實力打垮各路雜牌軍,他的問題恰如當年的袁世凱、蔣中正一樣,首先是全國推翻滿清之後的厭戰心理,人民呼喚和平,希望生活儘快恢復原有的平靜,經濟商貿和農業生產都重新穩定下來;其次是各地都起義了,連四川總督趙爾豐都宣佈起義了,不再承認大清國,再打下去總要重新找理由。

最後是皇帝的問題。

皇帝的權威和建立來源於兩種力量,一種是封建神權的授命於天、神的思想,另一種傳統和歷史的慣性。

宋彪是兩者均不佔。

光復會認為需要皇帝,除了傳統的慣性外,同樣認為中國需要開明之,需要強權人物統帥全國,在這一點上,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人領銜的光復會同梁啟超的維新會、張謇的立憲會都能達成一致,而“宋震旦”是他們唯一都能認可的人選。

清末的政治卻絕非如此簡單,同盟會是一個極其分散的革命組織,在各省的機構都不相同,光復會相對屬於一個較為緊密的政治組織,但在各省的分會同總會之間也有較大的政治分歧。

維新進步會、立憲會、新政強國會都是同樣分散的組織,各省都有不同的組織形式和宗旨,而各省的社會主流階層是地方鄉紳名流,以及他們所主導的團練、體操會、巡防營、保安隊等等各種地方武裝。正是這些組織和武裝加入推翻滿清的革命大潮,最終使得滿清徹底毀滅。

這些人士可能屬於光復會、維新會、立憲會、強國會、共進會等等不同的組織,也可能不屬於這些組織,但在省內,他們整體都偏向於地方自治,對中央政府的不信任,以及渴望掌握本省治理權的要求。加上各種各樣不同的武裝力量湊集在一起,使得滿清政府滅亡後,中國各個省內部的政治局勢都極其複雜。

趙爾豐在四川建立的保川會就是依靠本省富紳名流和零散的各路起義軍建立一個政治聯盟。以四川自治的名義把持著四川省的軍政大權。

如果宋彪只是要對付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