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東三省總督兼東北通商大臣之時,袁世凱心裡是何等的痛苦。

可惜,宋彪不能幫袁世凱。

7月15日,載灃不顧軍機大臣張之洞和直隸總督蔭昌等人的勸說,執意命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開缺回籍,在第一時間知道訊息後,宋彪秘密給袁世凱發了一封電報,勸說袁世凱不要回原籍,儘可能想辦法去天津,秘密乘船到大連。

宋彪承諾,只要袁世凱到了天津租界,他就能保護袁世凱到東三省避禍。

袁世凱謝絕了宋彪的好意,執意遵從載灃的命令開缺回籍養老。

袁世凱就這麼走了,暫時從中國政治和軍事的舞臺上消失,在收到袁世凱回電的那一刻,宋彪也忍不住的回想起青木宣純第一次將袁世凱手書帶給他的那些舊事。

袁世凱最初贈送的那一對黃金虎符還擺設在宋彪的書房裡,作為一對裝飾品靜靜的擺放在書架上,閃閃發光,送禮的人卻已暗淡晦然。…;

都說袁世凱精明能幹,宋彪也這麼覺得,可他還是覺得袁世凱畢竟是舊官僚出身,和曾國藩一樣,都撕不下最後的那一張臉。

其實這些人的心腸只要狠一點,別那麼要臉,滿清朝廷早就毀了。

有人說袁世凱就是東北王宋彪的前車之鑑,滿人也是這麼想的,以為英明神武的攝政王載灃下一個要處理的就是東三省總督宋彪,可宋彪滿不在乎,別看他正在忙著自己的婚事,只要載灃有一丁點敢動手的意思,他立刻就能回過頭打的愛新覺羅斷子絕孫。

此事早已絕無懸念,就滿人自己還以為勝負在五五之間,話說如今真有點清醒的大約也就是載灃、蔭昌,還有新政考察團中那些隨團來訪的滿人,或許連他們也未必很清醒。

袁世凱一走,張之洞在京師裡也因為和載灃意見不合而淪為附庸,大清帝國的政局基本上就成了關內、關外由載灃、宋彪二人分割的局面。

就在載灃著手批准各省籌辦諮議局之時,宋彪繼續加強東三省的中央集權,對於籌辦諮議局之事,宋彪只當是載灃放了個屁。

滿清權貴此時對地方各省的軍政事務早已喪失了控制權,設立諮議局分刮各地督撫之權,這當然是正合滿清權貴們的心意,所以,嚴令各省興辦諮議局並不代表滿人真想大改革,否則後面也不會搞出一個滿人內閣,乘機將漢人大臣排除殆盡,自以為又能借著各地立憲派的運動大潮乘機奪回失去已久的朝政大權。

真是扯淡的一群人,根本不懂得掂量自己的實力,還沉浸在康乾盛世之時的美夢裡,這樣的人在老舍的《茶館》裡有著太多描述,動不動就那一句“乾隆爺的時候,他這可都是死罪,我祖爺爺那一輩份上……”。

宋彪根本就沒有在東三省搞諮議局的想法,他搞他的總督府和新政局、調研局,並且乘著袁世凱的下臺大肆從袁世凱的麾下大量邀請人才到東三省工作。

宋彪推行他自己的新政,根本不理財清政府的那一套,他在奉天政法學院的基礎上開辦東北政法大學,公開面向全國招考東三省各地鄉鎮長,考試合格之後,在東北政法大學參加為期一年的行政進修培訓,課業結束考核,按成績委派至各地出任鄉鎮長。

東三省所有知府、知縣,一概要輪換參加東北政法大學的行政進修班,課業合格才能繼續回任原職,利用這一手,宋彪打算在兩年之內將各地知府都淘汰一遍。

1908年的7月之後的中國註定進入了一場新的風暴,大清帝國在關內折騰著,載灃卯足勁想要追趕宋彪的步伐,加緊在各地催促督辦新政,開設新學堂,置辦新工廠,辦理新銀行,還要投入大量經費置辦新軍,宋彪在關東折騰著,雙方像是較著勁的各走一條路。(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