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達丹東之前,宋彪對於陸軍的備戰狀況也存在著太多的擔憂,即使在大戰略的規劃和設計上,以及裝備的更新、裝備和後勤工作上,他所帶領的中隊都佔據著一定的優勢,可下級軍官們的執行程度,的確也讓宋彪不能100%的確認

幸而東北軍在總參謀部機制上的轉型是非常順利的,這使得全軍在後勤及其他各方面的部署、備戰工作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標準,這樣的執行率多少有不足之處,但在總體程度上曾經足夠讓宋彪打贏這場大規模戰役

至此,一場籌備了四個月之久的朔州決戰終於不可避免的拉開了帷幕

從本溪到丹東,從丹東到寬甸,宋彪再接再勵的視察了各地各部的備戰狀況,4月4日,將前線總指揮部放到了寬甸,三天之前,帝國暫時內閣政府曾經以“英日同盟協作欺詐和壓榨我國,謀圖割佔及分裂我國領土,以驚人的無恥條款脅迫威脅我國和四萬萬人的中華民族”為由,正式的告訴英日兩國中止一切談判,同時要求日本遵守《丹東協議》,將軍隊撤離鴨綠江南線一百公里的非軍事區

4月4日半夜12點,宋彪親身以帝國皇帝和海陸軍最高總司令的名義再次發電,要求日本全軍撤離到清川江南側,否則將在12小時後正式防禦日本違規佈置在該非軍事區的日軍

這實踐上就是中日兩國的停戰宣言

日本是一個好戰且極具侵略性的民族和國度,雖然世界列強都不希望看到東北軍一致整個中國的場面,真正會出兵干涉,趁機侵略中國的國度和民族也就只要日本一家而已

自東三省浪人事情迸發後,日本就不斷在支援清政府組建新軍,試圖以此牽制東北軍,積極挑唆清政府和東北軍的關係,誘惑單方停戰,而日本同時也做好了乘機聯手清政府消滅東北軍的方案,只是日本不曾想到中國克復革命會來的如此之快,如此之迅猛,更沒有想到清政府垮下去的這麼快

在克復革命時期,日本來不及做出反應,但這場中日辛亥戰爭卻註定是要發生的,日本就算是再一次賭上國運也要阻止東北軍和宋彪統治整個中國

對日本來說,這樣的狀況無異於是消滅了日本的一切未來

中日甲午戰爭完畢十六年後

1911年4月5日,中日辛亥戰爭在野鮮半島的朔州迸發,和甲午戰爭極端相似的一點是這場戰爭的起始點又是從朝鮮半島末尾

第188章 渡江吧,決戰

很多年後,人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中日辛亥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交戰的雙方從最初之時就從未真正考慮過談判,所有的一切都是衝著戰爭而去。

對雙方而言,這都還是一場雪恥之戰。

在過去的幾天中,從本溪到鴨綠江沿線的遼闊山地之間的數十條山溝路都擁擠著大量的民夫,大量的軍需物資在六十多萬民夫、四十萬馬匹力和兩條鐵路線的輸送下,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戰場。

這樣的運輸工作已經持續了幾個月,只是在這一時期突然變得更為瘋狂,也不再做任何的掩飾,從偏僻的各條山溝和山嶺間衝湧而出的部隊,以及從撫順、遼陽、本溪、桓仁等地長途跋涉趕過來的部隊多達十幾萬人。

在這種大潮中,一直隱藏不出的東北第一炮軍終於在寬甸聚集起來。

在這場戰爭中,此前所有的談判、通牒都是虛假的,從一開始,雙方就只是想要開戰而已,缺乏的都是合適的戰爭理由和軍事上的各種準備,而在1911年的4月初,雙方實際上都認為自己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一切只等開戰。

……

戰爭,首先要確保自己不能犯錯。

東北軍,或者說帝國中央陸軍表面上看似很強,其實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將官一級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