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兄長指點,小弟也正有此意,就是一時之間還沒有想到好的名字。”陶應答道。

“二哥,我們的軍隊叫虎狼騎如何?”陶基迫不及待的建議道:“曹操老賊軍隊裡最精銳的騎兵叫虎豹騎,我們就叫虎狼!”

“不好。”出乎陶基意料,首先反對的竟然是他最老實的大堂哥陶商,陶商搖頭說道:“虎狼虎豹,皆禽獸也,二弟的隊伍乃是仁義之師,豈能以禽獸為名?”

“虎狼是如虎之威,如狼之捷,並非禽獸之意。”陶基解釋道。

“還是不好,仁義之師,不能以獸命名。”大書呆子陶商還是搖頭反對。

“仁義之師和軍隊的名字有什麼關係?”陶基不滿的說道:“依兄長之意,我軍豈不是隻能叫仁義君子軍?”

“仁義君子軍?”陶商眼睛一亮,忙轉向陶應說道:“賢弟,你的軍隊命名為君子軍如何?賢弟乃是仁孝之人,坦率誠實,重信守諾,勇而無畏,軍名君子,正與賢弟為人相符,再恰當不過了。”

“君子軍?”陶基殺豬一樣的慘叫起來,“大哥,你可真會取名字啊,君子軍?這麼難聽的名字,也虧你想得出來!”

“君子軍?”陶應有些動心——因為這個名字,實在太對陶應的胃口了。但陶應還有一層考慮,猶豫道:“就是太拗口了,君子軍,不夠響亮順口。”…;

“兩位賢弟錯矣。”陶商搖頭,語出驚人道:“兩位賢弟難道忘了,史書記載,五百多年前,也有一支君子軍,且是當時的最強之軍。”

“五百多年前有一支君子軍?”陶應瞪大了眼睛,還真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不錯。”陶商點頭,得意的賣弄書袋道:“五百餘年前,越王勾踐麾下最精銳者,便是以君子命名。《國語》一書的吳語篇便有載: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司馬子長批註曰:私卒君子,王所親近有志行者,吳賢良,齊所謂士。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雪恥滅吳,其主力戰兵便是君子軍!”

“好!”陶應大喜過望,一拍大腿叫道:“多謝兄長賜名,這名字太對小弟的胃口了,小弟的隊伍,從現在開始,就叫君子軍了!”

“這麼說來,叫君子軍也不錯。”陶基難得和陶應意見一致一次,捏著光溜溜的下巴說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以君子軍一雪前恥,我們徐州軍隊也以君子軍命名,有不忘前恥、誓報舊仇之意。”

“就這麼辦了。”陶應喜笑顏開的向陶基吩咐道:“三弟,命人連夜趕造三面青牙大旗,一面帥旗寫上‘君子’兩個大字,另外再造兩面副旗。”

“副旗上寫什麼?”陶基建議道:“小弟建議,寫臥薪嚐膽和勵精圖治兩行字如何?”

“不!”陶應搖頭,微笑說道:“一面副旗寫‘仁義禮智信’五字,另一面寫‘溫良恭儉讓’五字。”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陶基差點又殺豬一樣的慘叫,驚叫道:“二哥,你確認要打這兩面旗幟?確認讓我們的軍隊打這兩面旗幟?”

“妙!”陶商鼓掌叫好,由衷的說道:“吾弟果然是謙謙君子,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皆是聖人之語,也是吾等的做人準則!”

“不錯!”陶應哈哈大笑道:“我要讓君子軍和我一樣,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高舉仁義旗幟,橫掃天下無敵手!”

陶商拼命鼓掌,覺得二弟這話太對自己胃口,又由衷的恭賀道:“賢弟以仁義為旗,以慈愛為幟,相信賢弟與賢弟的君子軍,一定都能前途無量!”

“是前途無亮吧?”陶基和一旁偷聽的林清一起在心裡哀嘆,“這兩面旗幟打出去,相信君子軍馬上就要成為天下諸侯的笑柄了。”

“我還是趕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