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只會讓所有人都變成我們的敵人,我並不害怕那種情況發生,但我更希望能夠用盡量少的資源來實現我們的目標。您不僅僅是一介莽夫,我希望您能夠體諒我一片苦心……將軍,我想您肯定比我更清楚,一個成功的將領不光要會搞軍事,還得會搞點政治才行。”

艾格隆的話雖然顯得有些雲裡霧裡,但特雷維爾侯爵卻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雖然這十幾年當中他一直賦閒在家,但是他從沒有一刻忘記過自己的野心,所以他也一直在關注時勢,窺伺時機。

自從1815年拿破崙帝國徹底被反法同盟摧毀之後,維也納體系成為了歐洲列強均勢的準則。

這個體系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嚴防死守法國,不希望看到法國在歐洲的任何擴張。雖然法國後來透過外交操作,加入到了神聖同盟當中,但是本質卻是沒有改變的。

於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國野心,同時為了滿足軍人們建功立業、升官發財的旺盛野心,波旁王家把目光放到了隔地中海相望的阿爾及利亞上面。

阿爾及利亞這時候名義上還是土耳其的領土,由土耳其蘇丹任命的“德伊”來統治。

但實際上,自從18世紀之後,曾經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盛極而衰,步入到了暮年當中。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掌控能力嚴重下滑。

在這個衰落過程當中,土耳其各個地方開始出現“藩鎮化”現象,各地的總督只是名義上還對蘇丹稱臣,但實際上任免權已經不在蘇丹手上。

而阿爾及利亞因為天高蘇丹遠,這種藩鎮化的現象尤其嚴重。

1671—1818年統治阿爾及利亞的30個“德伊”中,就有14個是在叛亂或政變中殺害他們的前任而上臺的。而在阿爾及利亞內部,也變成了一盤散沙,各省的統治者形同割據。以德伊為首的統治集團,其勢力及只在阿爾及爾沿海地區,廣袤的內地實際上處於半獨立狀態,被一個個部族所分割。

而就在土耳其盛極而衰的同時,歐洲各國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了。透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列強的國力一天強過一天,然後開始了對全世界的征服。

從這個時候開始,“土耳其遺產分割盛宴”也就如火如荼地開始了。

高加索、比薩拉比亞、埃及、特蘭西瓦尼亞、希臘……一塊一塊曾經被土耳其人征服的土地,被歐洲各國用無情的利爪分割出來。

而再說遠一點的話,它甚至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巴爾幹各國獨立之後的爭端、奧地利吞併

波黑,本質上就是土耳其遺產爭奪戰的一部分。

法國自然不甘心在這場“盛宴”當中落後。

暫時放棄了在歐洲大陸的擴張計劃之後,波旁王家將目光放到了阿爾及利亞身上。

而這時候,它找到了一個“絕妙”的藉口。

在大革命和拿破崙時期,法國由於國內和軍隊的需要,向阿爾及利亞購買了大量糧食,由於法國連年戰爭軍費吃緊,自然也沒有那麼多錢支付,於是法國便欠下了阿爾及利亞很大一筆債款。根據統計,到1815年,這筆欠款總額達到1380萬法郎。

在拿破崙的帝國崩潰後,阿爾及利亞德伊侯賽因曾多次向後繼的波旁法國提出償還債款的問題,但波旁王家怎麼可能承認這筆債呢?自然一直拖欠不還。

不光拖欠不還,波旁王家還利用這一次的債務糾紛做為藉口,主動向阿爾及利亞的德伊挑釁,還提出了要求對一些部族的“宗主權”。

面對這種無理要求,阿爾及利亞的統治者們自然勃然大怒。

1827年4月29日,阿爾及利亞德伊侯賽因接見法國駐阿爾及爾領事德瓦爾。會見時,侯賽因詢問德瓦爾,法國政府為什麼對債務問題一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