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陸軍大臣,甚至還出任過首相,為了“感激”他貢獻,路易·菲利普國王還封他為大元帥,也讓他成為法國曆史上極少數獲得此項殊榮的人。

而在後來,元帥在接近掌權20年之後,才在1848年革命、七月垮臺之後安然退休,最後得到了善終。

大多數元帥雖然戰功赫赫,但是他們的才能僅限於軍事領域,但是誰能想到,蘇爾特元帥玩弄權術居然也是一把好手呢……

從古至今,軍隊都是君主最核心的權力來源,也是王朝的命脈,所以他對此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視。在艾格隆看來,在軍內獨攬大權的蘇爾特元帥,所擁有的權威是自己“借”給他的,對方是自己的高階合夥人,但終究也是自己的手下,所以他絕不能允許對方真的覺得自己可以肆意行事。

他和奧爾良家族不一樣,他表面上要當立憲君主,天天高喊著要尊重民意,但實際上他絕不容許任何人侵犯自己的權柄。

而現在,元帥就在暗中不動聲色地動搖自己的權柄了。

這是一種試探,更是一種冒犯。

但是,在這個時候和元帥爭吵,顯然並不明智。

蘇爾特元帥和他的親信們為他的復辟提供了巨大幫助,他們有權“分蛋糕”,這一點艾格隆也認可,而且不管元帥權欲有多麼重,但是他也在兢兢業業地保衛著波拿巴家族的江山(哪怕是在為自己保衛的),這一次平叛戰爭如此賣力就可見一斑了。

他不會容忍一位“蘇爾特首相”或者“蘇爾特大元帥”,但是於情於理,他都應該尊重一位“蘇爾特元帥”或者“蘇爾特大臣”。

於是,在兩個人短暫的沉默當中,艾格隆思考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作為有功之臣,普瓦圖將軍還有如此進取心,真的非常讓我感到欣慰。”艾格隆輕聲回答,而這也意味著他認可了元帥的要求,“既然他想去北非為帝國開疆拓土,我當然非常樂意。”

“陛下……我替他謝謝您。”蘇爾特聽後,立刻恭敬地向艾格隆行禮,“請您相信,普瓦圖將軍一定會為您肝腦塗地,他已經證明過這一點了。”

蘇爾特想要大權獨攬,但不想要篡位,這也很好理解,他畢竟沒有波旁的“血統”也沒有拿破崙的“神性”作為依仗。

所以艾格隆也安撫一下蘇爾特元帥,畢竟他雖然一直有意在扶植和擴張自己親自管轄的近衛軍,但他並沒有“冒犯”這位元帥對整個陸軍指揮權的想法,至少現在還沒有。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覺得正好我們趁勢改變一下整個北非駐軍的指揮體系了——”艾格隆突然話鋒一轉。

“陛下……您指的是?”元帥愣了一下。

“蒙塞元帥已經太過於年邁了,他幾次跟我上書,請求能夠解甲歸田,和兒孫們共度晚年。”艾格隆不動聲色地說了下去,“考慮到他在我登基之前前去北非,穩定住了那裡的局面,為帝國、為我立下了如此功勳,我不忍心一直違背這位老帥的心願……所以我,認為,現在是時候召他回來了——”

“那麼誰接替他呢?”元帥下意識地問。

然後,他立刻就想到了結果。

果然,正如他預料的那樣,陛下給出了明確無誤的答覆,“自然是讓特雷維爾將軍來接任了,他年富力強,而且精力充沛,更加戰功累累……除了他之外,您認為還有誰適合呢?”

自從被艾格隆派去北非之後,特雷維爾將軍隔三差五就四處出擊,掃蕩周邊的部落,可謂是“捷報頻傳”,雖然這些捷報,戰績只是針對北非的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部落而已,相比於當初規模宏大、血雨腥風的拿破崙時代,這些戰功也算不得什麼。但是在如今這個時候,他卻是帝國開疆拓土的功臣,這一點誰也抹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