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殺的一乾二淨,剩下的國人要麼是那種老的老小的小心有餘而力不足,要麼就是老實本分的國人領主,被越後國人一嚇立刻縮起腦袋踏踏實實過日子,自此佐久郡方能算作順利平定。

自去歲,吉良義時於川中島合戰大勝而歸以來,織田信長的書信來往就越發的頻繁,幾乎以每個月一封的頻率快速送達,其中既有對他打下不世功勳的豔羨,更有一層深深的渴望夾雜在裡面,他十分期望瞭解吉良家是怎樣一步步走到名震東國的,極盡所能的探究其中的原因,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寫信詢問本人。

或許這就是織田信長的性子,有問題就當面問從來不會藏著掖著,當他丟擲一大串“為什麼”的問題時,卻把吉良義時給問住了,拿著一疊厚厚的信紙發呆一下午,才恍然發覺自己這一路走來到底是怎樣取得勝利的緣故還沒總結過。

“師匠在整理史料寫一部史書,但這還遠遠不夠,應該讓本多時正再整理出一份軍記物,名垂青史的好事他一定不會放棄的吧!”

對於織田信長的詢問,他把能說的挑出一部分寫進回信裡寄過去,兩人這些年書信來往也能算的上朋友關係,雙方也有過幾次互利互惠,彼此在不損利益的情況下幫扶一把,隨著年歲日漸增長,雙方的朋友關係漸漸轉變為合作伙伴,既然是合作關係那麼就得有個付出與回報。

這封來自織田信長親筆信裡,恰恰反映出他只想著索取回報卻沒有相應付出的性格,或許是覺得雙方的朋友關係足夠深厚,又或許是認為吉良家那麼強大應該不會吝惜這些情報,但他還是錯估了吉良義時的性格,沒有回報的付出毫無意義,吉良義時自然不會對他掏心掏肺的闡述戰例。

只是泛泛談了幾句,把勝利歸咎於長尾軍團在關東取得的勝利,至於夜戰八幡原以及相關籌謀全部一筆帶過,反正那場戰爭的當事人要麼窩在甲斐舔傷口,要麼就已經葬身於此,傳出去的訊息都是非常空泛甚至離奇的,具體吉良軍團是怎麼打贏武田軍的根本沒人知道,武田晴信更是嚴令禁止談論一切相關訊息,身為局外人的織田信長或許永遠不會知道真相。(未完待續。。)

ps: 看到有人問幻術的科學解釋,要不然就讓烏梅滾去寫玄幻,烏梅只能說您真是連基本的調查都沒做就來噴烏梅啊!逸聞裡記載的果心居士比這還神奇,現場給松永久秀變出已故的正室夫人,你說說這幻術是怎麼來的?這科學嗎?

第371章 打擊信心

四五月裡是越後國降雨最少的季節,隨著陽光普照北半球天氣回暖,聳立於群山中的厚厚積雪隨之消融,融化的雪水恰好補足缺水的河流,這個季節恰恰是農民最繁忙的季節,禾苗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保持足量的水分非常重要。

領國內年滿十三歲的成年人全部下地勞作,常備軍團也負擔起協助鄉民灌水、施肥、除草、殺蟲的重要職責,民以食為天,武士就是從農民階級裡崛起的集團,豪族地侍帶頭下地幹活只是一部分,吉良義時進一步強調軍民相互幫助,平時多幫民,戰時多擁軍。

絕對不允許越後國內出現那種整天挎著太刀在大街上橫衝直撞的武士,更不允許以試刀的名義拿著太刀狂斬平民,這種人一經發現立刻執行絞刑,無論誰來講情都絕不寬宥,殺人者死,傷人盜物者刑,不孝者上枷遊街,鄉里忠孝廉明著可舉薦入同心警固眾。

在吉良家的鐵腕整治下,越後國內浪人尋釁滋事的情況越來越少,不通孝義不知忠勤者被依次退職,隨後春日山城駐軍配合物見眾,展開的檢非違行動捉拿許多貪贓枉法,中飽私囊,翫忽職守的奉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