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甜蜜溫馨的夢鄉了。

凌晨兩點半,在距蘇軍警戒哨以北五公里外,在肯特山脈邊緣黑黢黢的丘陵地區,此刻已靜悄悄地聚集了大量第四路軍的部隊。

在自西向東比蘇軍營區還要長的十多公里的區域內,在丘陵後、山坳裡、樹林中,到處都是黑壓壓席地而坐的第四路軍官兵和他們臥伏在地的馬匹。

這是徐放四十四軍、趙鳳武四十五軍和配屬給他們的一個師的韓光騎二軍的部隊,共有十四萬多人。

徐放、趙鳳武兩個軍,是在半夜後才分批悄悄潛入這一地區的,他們將是實施宋哲武火攻東路蘇軍的主力。

在東面,距蘇軍營地十公里外的克魯倫河南岸,還有建制還沒有來得及恢復的疲憊不堪、不滿編的周耀明的四十八軍,以及韓光騎二軍的主力,他們的任務是堵住劫後餘生,潰散逃亡蘇軍東逃的去路。

而克魯倫河南面十五公里外,還有馬法五的四十六軍和魏廣惠騎一軍十多萬人,已經利用夜色的掩護,悄悄地做好了一條東西長近二十公里,寬達一百米的防火道。他們的任務是在大火燒過後,由南向北和徐放、趙鳳武夾擊東路蘇軍殘部。

為了不驚動蘇軍,四十四、四十五兩個軍各部隊,都接到了嚴格的命令,不僅不許喧譁,甚至除了軍官部署作戰任務,普通士兵連話也不許說。就是連十多萬匹戰馬,也都被戴上了籠頭,四蹄都裹上了厚厚的棉布。在進入潛伏地域前,所有人員都被命令必須下馬,牽馬行軍。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儘可能地減少部隊發出的聲音,如果有稍大一點的動靜,很可能被處在下風頭的蘇軍聽到。

等待進攻命令的第四路軍戰士們,都席地而坐,靜靜地休息,他們在養足體力,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這場激奮人心的大戰。

一座小山丘後的凹地裡,趙毅連的戰士們正在休息待命。

趙毅是東北人,他是滿洲里大捷時,加入第四路軍的哈爾濱籍大學生。

對於加入第四路軍的大學生,凡是沒有完成學業的,宋哲武的原則是一律送他們繼續學習,學成後,再回到第四路軍工作。這些人或者被送入北方國防科技大學學習,或者被送到國外留學深造。

可是,對於這一做法,卻有一部分大學生死活不幹,非要進入戰鬥部隊,趙毅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些人有文化,都是優秀軍官的潛在人才,有他們加入作戰部隊,也是個很好的事情,這些人都被宋哲武送進教導總隊士官隊學習。

趙毅雖然長得很斯文,可是身體素質極好,又有大學文化,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學習都十分優秀,很快就在教導隊的學員中脫穎而出。在士官隊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趙毅又被送到軍官教導大隊學習,然後分到徐放的四十四軍。

在四十四軍,本來是要先安排趙毅在軍部做參謀的,可是他堅決要求下到一線。

徐放很欣賞趙毅的性格,看過了他的學習成績和教官的評語後,徐放並沒有讓趙毅從排長做起,而是直接就把他派到了連隊當起了連長。

趙毅也沒有辜負徐放的提拔,在部隊的各項訓練考核中,趙毅的連很快就成為全師第一,在四十四軍全軍,也名列前茅。

趙毅連全連一百多人,加上他們的戰馬,佔了300多平米的區域,可還是擠得滿滿的。

趙毅檢查完各排的情況,盯矚戰士們再檢查一遍武器彈藥後,回到連部。

連部設在一塊背風的大石頭後,副連長於連海正在藉著微弱的月光在擦他的晉造駁殼槍。現在在第四路軍內,已經全部在營以下軍官中,換裝了北方機械裝備製造公司自己生產的帶有快慢機的駁殼槍。

趙毅和於連海又商量了一下,覺得還是不放心,又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