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人們對於礦藏十分偏好,在他們看來,投資煤礦,投資少、見效快、獲利豐厚,是一本萬利,穩賺不賠的買賣。只要擁有了礦產,哪怕它還埋在地下,自己的財產也會有充足的保障,不會出現破產的危險。
因此,山西礦務局十幾個大小煤礦很快被實力雄厚的,以汾陽資本家劉公衡、馮慶甫、劉照文、史北蘭等人合資開辦的汾陽煤炭公司,資本家韓文仁、晉祠柳子溝地主賈緒人、被人稱為山西“四大財主”之一的北路大地主康家、大資本家張子章這些財大氣粗的人搶購一空。
因為徐一清已經辭去了山西省銀行經理的職務,現在又回去安心做他的實業,有這樣的好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他是普晉銀礦公司的大股東,賈繼英在這之前,以要安心經營北方投資發展銀行為由,已經把他在晉裕煤礦公司的股份賣給了徐一清,徐一清現在已經是晉裕煤礦公司最大的股東,這次徐一清為了保險,又聯絡了十幾個大小商家,拼死把普晉銀礦公司、裕晉煤礦公司的股份買了回去,他對這兩個企業還是很有信心的。
籌集到的3200多萬雖然不多,和晉鈔的全部準備金一億五千萬相比,還有很大的缺口,不過,這也基本達到了宋哲武的目的。要想保證晉鈔正常流通需要,有全部流通晉鈔的三成大洋做準備金,應付兌換就足夠了,剩下的大洋他可以慢慢地攢足。
而且,如果他主持下的晉鈔信譽良好,需要的準備金甚至會更少。
還有一條,那就是宋哲武知道,因為34年美國透過白銀法案後,世界白銀價格巨漲,導致中國出現白銀外流,流通貨幣銳減,中國的銀本位制貨幣體系發生動搖,國民政府在和美國談判不成的情況下,不得已開始發行法幣,規定法幣和英鎊美元掛鉤,成為無保證無兌換貨幣。那時,他的晉鈔也一樣不需要有準備金了。
而那樣,這些大洋又可以受他的支配。因此,宋哲武這次整理晉鈔,可謂是名利雙收,他那是賺大發了。
不過,山西第一鍊鋼廠、晉恆紙廠、太原骨粉廠、太原化肥廠、蠶業工廠,以及幾個料器廠和三個陶瓷廠,還有晉盛銀行的百分之六十三的股份,則是無人問津。
這是因為,這些企業,要麼是投資較大,盈利不多,屬於費力不討好的。
這以山西第一鍊鋼廠最為典型,而且這些大商人們都是精明異常的人,要想搞好鍊鋼廠,沒有懂行的人來管理經營那是絕對不行的,涉及到高深的技術問題,他們都儘可能的敬而遠之。
要麼就是這些企業雖然盈利還可以,可是規模較小,要想賺錢非得擴大規模不行。幾個料器廠和陶瓷廠、蠶業工廠就是如此。
這次來參與競拍的,都是財力雄厚的大商人,特別是外省來的商人們更是如此,小一些的盈利他們根本看不上眼。而這次晉鈔貶值,損失最大的就是山西本地的中小商人,這些人雖然很想拿下一些小廠,可是又苦於資金不足。因為最近時局動盪,想要貸款又不敢。
還有一些企業,在前來競拍的商人眼中簡直就是雞肋,他們根本連想都沒想買這樣的企業和股份。
比如晉恆紙廠、太原骨粉廠、太原化肥廠,還有晉盛銀行的百分之六十三的股份就是如此。
晉盛銀行的股份就不要說了,現在眾人都能看得很清楚,因為有實力強勁的北方投資發展銀行,在晉鈔貶值期間的表現極好,信譽卓著,現在商人百姓們存款,基本上都要到北方投資發展銀行來存,太原的其它銀行銀號好多都很久沒有接到款子了。沒見徐一清這個晉盛銀行的大股東之一的人,今天都沒有回購他自己銀行的股份嗎?那說明他自己都已經對晉盛銀行沒有信心了。
至於晉恆紙廠、太原骨粉廠、太原化肥廠沒有人購買,宋哲武認為,那是這些人還沒有真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