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司馬俊男看見幽瞳的眼神暗淡了許多,而且紅紅的星淚點點,知道說到幽瞳的痛處了趕忙安慰說:“她現在過的很好,而且還是一個人生活,好了別傷心了,她還和我打聽過你呢!”幽瞳一把拉過司馬俊男的手急切的說:“她真的過的很好麼?你有沒有她的聯絡方式或者地址?”
“你呀,還是那麼痴情!她只是向我打聽懸棺的事,其他的她都不肯說,我也很想幫你問,可是她根本不給我這個機會啊。說來也怪,她一個姑娘家專程跑來跟我打聽懸棺的事,而且打聽的不是懸棺的歷史,而是一些懸棺的傳說,並且十分注重靈異傳說!”
幽瞳此刻的心情很亂。喜悅夾雜著傷痛,興奮夾雜著失落,嚮往夾雜著逃避。不過多年的警隊生活還是使這個痴情男兒變的內斂了許多。依萍怎麼會對懸棺感性趣,她怎麼會牽扯進來呢,這裡究竟隱藏著什麼故事呢?幽瞳在心裡默默的為依萍祈禱:“俊男你能不能把她向你打聽的資料整理出來給我看看,你先和我簡單的說說懸棺和王室懸棺好麼?”
“我可以給你簡單的介紹一下懸棺。至於‘王室懸棺’,由於它是剛剛被考古界發現的,很多資料都還沒有整理出來,我知道的也甚少,等以後我有了新的進展再和你說吧。懸棺是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屬崖葬中的一種。在懸崖上鑿數孔釘以木樁,將棺木置其上;或將棺木一頭置於崖穴中,另一頭架於絕壁所釘木樁上。人在崖下可見棺木,故名。“懸棺”一詞,來源於梁陳間顧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太平御覽》卷47引)一語。1946年中國學者考察四川珙縣、興文懸棺葬時,始將此詞作為專稱。懸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粵、浙、贛、閩、皖等省,主要存在於福建武夷山地區和四川與雲南交界的珙縣、興文、筠連、鎮雄、等縣。與珙縣懸棺葬並存的還有崖畫。各地發現的縣棺葬,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國之物。這一地區白崖懸棺的隨葬品有龜狀木盤及大麻、苧麻、絲、棉紡織品殘片、殘竹蓆等。四川珙縣、興文一帶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長方形棺,其上為人字坡蓋,屬元、明時期之物。珙縣洛表懸棺的隨葬品以衣服為主,其上裝飾繁縟,隨葬的竹筷上寫有漢字。懸棺葬工程艱險,耗資大,主要在貴族中盛行。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掛(置)於懸崖半腰的適當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於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屍棺置入龕內;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屍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的安置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屍棺,一具冷冰冰的屍骨,怎麼會“飛”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屍棺的主人是誰?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用千年的沉默寫下的寓言,夢魘中便無法逃避懸棺的陰影。有這樣一側以軼聞:1933年,一位姓陳的地方官為了探究僰人懸棺的奧秘,僱用兩名樵夫,從豆沙關的絕壁上掀下兩具懸棺,其中一具運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學供考察、展覽。未久,兩名樵夫均意外慘死。翌年,一位大號熊廷權的賑災的官員,公務之餘,到省立二中參觀,看了懸棺及棺木中遺骸,又詢悉慘死的樵夫的故事,便有些坐不住了,對校長再三進言:“文王澤及枯骨,古人遺骸何當玩弄?請以禮瘞之”。校長只得將懸棺遺骸歸葬。這位熊大人仍難以心安,又顫顫驚驚地寫了一篇誄文:“霜悽悽兮露瀼瀼,風雨剝蝕兮日月迎將。翳何人兮骨骸堅強,胡不速朽兮戀此高崗。惡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