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而今物是人非,前途未卜,想來不由得唏噓。
學宮接引弟子亦沒了倨傲,聞笛說明來意後,那人和藹可親地揖禮後,道:&ldo;煩請二位俠士在此地飲茶歇息片刻,弟子這便去通報掌門人。&rdo;
&ldo;有勞。&rdo;聞笛彬彬有禮道,言罷牽過柳十七的手腕,示意他跟人進去。
周遭都是眼睛,柳十七與聞笛不好多說什麼,沉默喝茶,真應了方才的&ldo;歇息&rdo;二字。只是北川學門的茶味道一般,品不出滋味。
桌上的茶還溫熱著,方才的通報弟子匆匆趕來,拱手道:&ldo;有請二位懷禮堂一見。&rdo;
這次再端上來的茶成了上好龍井,商子懷坐在上首,面容有些憔悴,看得出眼底兩團青黑。聞笛不急品茶,關切道:&ldo;商掌門好似沒休息好?&rdo;
&ldo;不瞞小友,自師兄從揚州歸來,商某夜裡沒睡過一個好覺。&rdo;商子懷倒直言不諱,&ldo;回想當日場景,歷歷在目,所幸師兄與諸位英豪都並無大礙‐‐不說這些了,二位小友特地來一趟臨淄,所為何事?&rdo;
聞笛:&ldo;其實今日前來,是有一件舊事想請教前輩。&rdo;
商子懷笑道:&ldo;但說無妨。&rdo;
他沒有前輩高高在上的姿態,聞笛便不賣關子,徑直道:&ldo;家師仙逝,按十二樓的規矩,本該將遺骨送回家鄉安葬,若無故鄉,便安葬在雁雪峰下,與歷任前輩一同安眠西秀山。但掌門師兄在檢視家師舊物時,發現一封家書,寫信的人與家師言詞之間甚是親近,以夫妻相稱,信中間或問候了商前輩……&rdo;
他說得慢條斯理,提到最後時,商子懷臉色微變:&ldo;阿怡姑娘的信?&rdo;
&ldo;但師父娶親之事,連掌門師兄都不曾聽他提起,難道另有隱情?&rdo;聞笛察言觀色,追問道:&ldo;商前輩與家師還算舊友,不知前輩是否能透露分毫,也算了了家師的後事。&rdo;
&ldo;這……&rdo;商子懷面露難色,握住茶盞的手指骨節發白。
懷禮堂屏退了其他人,安靜得連吐息都能清清楚楚地被感知。
半晌後,他狀似放棄什麼般長嘆道:&ldo;罷了,罷了!斯人已逝,此事也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便告訴你們吧!&rdo;
聞笛立刻&ldo;喜上眉梢&rdo;,起身行了個大禮:&ldo;多謝前輩!&rdo;
商子懷往後稍靠在憑几上,半眯著眼,回憶起了許久前的事:
&ldo;當年我與你師父相識相知,都僅是弱冠之年。志同道合,聊到忘情處,他便邀我去十二樓小住,一同談經論道。我自是欣然答應,可一去寧州路途遙遠,免不了出岔子。
&ldo;出了玉門關不多時,機緣巧合,我們從一夥馬匪手中救了阿怡。她本是關內小鎮普通人家的女兒,可惜父親早亡,母親改嫁,在家中便受了欺凌,忍不住逃出關外,又遇到馬匪。原本我與左兄打算送她回去,她卻死活不肯……後來,不知左兄與她說了什麼,她便請求我們帶她去寧州重新安頓。
&ldo;我那時打趣左兄,對姑娘太好會惹出禍端,他還笑我想得多。一路未生其他事端,我便不放在心上了……
&ldo;抵達寧州後,我們替阿怡安頓了住處,與她作別上了西秀山。我在一個月後離開時,還去看望過阿怡,替左兄傳話,若有困難可去十二樓求助。豈料就在一年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