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人進入的。家庭團圓都是自己的人,所有的人都在家裡吃團圓飯,不能出去,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初一這一天,自己的水也不能讓外人喝,否則,家人在修房蓋屋時會遇上連綿不斷的下雨天,因此,老年人很計較別人喝自己家裡的水。後來人們的交往多了,這個習慣也有所破例。春節這一天過後,人們開始走親戚,竄門,這是一年之初親戚的友好往來與溝通,也就是向親戚家的親人們磕頭。

提起磕頭,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習慣,建國後,曾幾次歸類為來迷信和四舊多次被禁止。磕頭的習慣也時興時停,尤其是文革時期,村幹部們會對著喇叭吆喝嚴禁磕頭,因此,建國後的拜年磕頭也斷斷續續。

其實,新年磕頭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四舊,它僅僅是一種民族的傳統和歷史文化,也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誌與象徵。同時也有著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意義,拜年磕頭不但是一種禮節,更是一種晚輩對長輩的尊重與禮貌,更重要的還是一種製造過年氣氛和諧環境的手段。在一年之中,不管是近親,鄰居相處之中少不了磕磕絆絆,形成許多矛盾和摩擦,有的相互不搭腔不說話,有的還因為利益衝突就結成了解不開的矛盾疙瘩,新年磕頭是一種和解的途徑和辦法,兩人之間有了矛盾,誰也不願先開口說話承認自己的錯誤,矛盾越來越大。而到了春節這一天,假如兩個有矛盾在竄門拜年時,晚輩向長輩的,年齡小的向年齡長的主動去到面前跪下磕一個頭,不用多言,對方會禮貌的雙手將其拉起。這時,雙方不用解釋,往日矛盾的原因和責任會自動的相互原諒,一個頭表明結束來過去,一切從頭開始,不在計較過去的是是非非。不在根究過去的責任與過錯,假若這種方式放在其他時間,雙方會各自敘說各自的道理,弄不好雙方會激化矛盾,效果會使得其反。而放在春節這一天,僅僅一個頭,就能化解一切,因為這一天沒有時間細分解過去的怨恨,二來是對前來磕頭的人,從心裡感激,即使矛盾時會怪對方,此時也不會根究對方的過去。所以新年磕頭有著很深的意義。在農村,大部分鬧矛盾的人都是利用春節拜年磕頭的機會進行和解,握手言歡,這一點老年人深知其中的道理。

對於拜年時磕頭來說,人們把它們作為一種尊重,禮貌,達理的標誌,其實也不盡然,這是一種形式上的達禮,而真正的達禮是真實的親情和寬容。過年時,晚輩人的第一個頭是磕頭給祖先父母的,傳統觀念認為這是做兒女的一種孝道和禮節,但它不是孝道親情的唯一標準。農村人很計較過春節時的一個頭,假若是一個在外地工作的幹部,尤其是大的官員,多年的城市生活已經喪失了春節磕頭的習慣,春節時間家過年就不在向父母磕頭,有的父母不責怪,有的父母會責怪,胸懷大度的父母對兒女的孝順是論心不論事的,只要兒女孝順,不在乎春節的一個頭。而作為鄰居中的長輩人也不悖於傳統習慣的人也頗有微詞,說他不懂事,不知道禮貌,其實知禮不知禮不在於這一個春節時的磕頭上,關健在於他的為人和處事。我也是一個工作人員,雖然從小生長在農村,對於農村的禮節和習慣也瞭如指掌,可我從來沒有給父母磕過一個頭。因為我從小有一個偏見,認為給父母磕頭好像是一種虛偽,總以為自己的親生父母,咋用磕頭,孝順就得唄,所以從來沒有給父母磕頭的習慣,父母也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