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的表現新聞中也是一筆帶過。與此相反的是施特塞爾那個傢伙忽然再度高調了起來。西伯利亞自衛軍被日本人打剩下的那些部隊就跟在中國人的身後,中國消滅一個地方的日軍他們去光復一座城市,在第一天自衛軍就光復了西伯利亞地區的二十餘個城鎮。

自衛軍進城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裡日本國旗給砍下來,掛上俄國的國旗,對於戰爭期間給日本軍隊提供方便的那些俄國人,他們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打擊。

俄國人民像歡迎解放者一樣的歡迎他們,那些老奶奶在生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把珍藏在家裡的麵包拿了出來,非要讓這幫小夥子吃光了才準他們再度離開,那些俄國的年輕人纏著自衛軍的軍官,要求加入部隊。要求上戰場。

勝利的希望就在眼前,前一段時間還日本人槍口下沉默的那些人都想讓自己變的英雄一點,最少在日後自己回憶這段歲月的時候,能有一個理由來安慰自己曾經的懦弱。

這一點吳佩孚對施特塞爾說的非常明白,要充份的相信這些俄國人,利用這些俄國人,給他們槍,給他們膽量,如果這裡的俄國人都站出來戰鬥了。那麼西伯利亞的戰爭,中國就是主場。

事實證明吳佩孚的想法是正確的,中國部隊還在繼續的推進,西伯利亞自衛軍在幾何倍的增長著。這些人已經不光光是打醬油的了,他們可以負擔戰場的一些牽制任務,可以負責中國部隊的後勤運輸。

在一些道路不是很好的重要補給通道上面,這些俄國人自發的組成了一隊又一隊的民夫。他們連天加夜的努力讓道路暢通一些,如果中國車隊被陷住了,俄國人會趕來他們的牛馬。幫中國人把車從泥坑裡面拉出來。

而日本後方的俄國人也開始行動了起來,勇敢的人就組成游擊隊,襲擊那些落單的日本軍隊,焚燒日本人的物資。有很多俄國人都千方百計把自己知道的日軍情報送到中國人的手裡。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面,中國部隊每天的推進最少都在五十公里,日本人五十萬大軍在十幾天的戰鬥中被殲滅了十三萬人,還有十幾萬陷入了中國人的包圍圈中已經是覆滅在即,更糟糕的是剩下的部隊中有很多也失去了指揮,日本軍部到現在都拿不出一個好的應對方案出來,他們被打懵了。

不要說被打的日本人沒什麼反應的動作,西方的報紙上面那些軍事專家們居然一時間也沒有一個吭聲的。這幫軍事專家都以指點別人的戰爭為樂趣,在別人戰鬥中指出別人的錯誤顯得自己水平高是他們的專長,中日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他們就做好準備了,但是現在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該對這場戰爭說什麼。

在這些評論家們閉嘴的時候,各國的軍事部隊的反應卻是一點都不慢。特別是德國和法國。德國人興奮極了,目前法國為了擋住德國人的攻擊,在德法邊境修築了一條又一條的防禦戰線,德國為此頭疼不已。

但是中國人這一次給了他們一個啟示,原來坦克不一定要一輛一輛上去,原來坦克不光可以配合步兵的攻擊,原來幾百輛坦克一起向對方碾壓過去的時候居然有這麼大的衝擊力,原來戰爭是可以用汽車和坦克來打的。

德國馬上做出決定,所有的汽車工廠停止生產民用汽車,政府幫助你們,就像中國人幫助他們的汽車工廠,你們給我拼命生產坦克,生產卡車,造個幾萬輛出來,讓我們的軍隊能像中國人碾壓日本人一樣,把法國佬碾成肉泥!

法國人那邊急了,他們和英國的坦克還正處在研發階段,本來去年研發告一段落了,正準備投入生產,可後來發現他們的坦克比中國還差了一截,於是繼續研究。他們本來真的不著急,但是楊小林這戰爭一打,法**方的一些將軍們馬上意識到事情不對!

中國人開啟了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在這種作戰模式下面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