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洞一樣。一頓能吃幾斤菜窩頭過不了多一會又得喊餓。
三個孩子平日裡總是打上兩筐豬草運到集市上賣給那些賣牲口的人,小孩子拿了錢往往是買了東西三兩下吃個乾淨。就是這樣,一天兩餐外帶一次加餐可還是餓。
就是國家免了田稅,這種地的油水也並不大。王廣田這事前前後後想了一年。才下定決心,買榨油機。不說自己家一年上千斤花生,村裡鄉里加起來一年也有幾十萬斤花生的。先把自己家的花生榨油賣掉,然後去收購村裡鄉里的花生繼續榨油,不就是花點力氣嘛,鄉下人別的不多,力氣多得是。
由於王廣田是一家之主,這事也不用和老婆商量,女人家家的頭髮長見識短。說幹就幹,賣了家中大部分存糧後,一臺銀光閃爍(鍍鋅)的榨油機被牛車拉了回來。這次去縣城王廣田學了全套的榨油手藝——其實也沒什麼技術全傻瓜操作,無非是從哪入料從哪出油從哪出油餅都記明白了。
從這一天開始,王廣田家的堂屋中就傳出“咯噔咯噔”的腳踏板踩動聲。最先踩動腳踏板的自然是剛學會這門手藝的王廣田,家中老婆孩子四個人開始忙著剝花生然後入料。然後就看著黃橙橙的花生油由少到多緩緩流入一個側桶中。
出油的時候另一邊緩緩出來一塊深黃色的油餅落在盤子上,一時間堂屋中滿是花生油的香味。
等油和油餅全出來。王廣田說道:“那油餅還能榨一次,再送進去。”
王廣田的老婆將油餅再次放入入料口,王廣田又“咯噔咯噔”的蹬了起來。第二次油餅中出的油就少多了,可是這加起來的出油率就可觀了。王廣田一家雖然連字都不認識幾個,但是一直在周財東那裡榨油心裡還是有桿秤的。
王廣田的老婆將榨出的花生油倒入家中早已空了多日的油瓶中比劃了一下,說道:“比周財東那裡榨油多出了五分之一。”
王廣田則說道:“何止五分之一,以前榨油要將全部的油餅給周財東頂了榨油的工錢料錢。要不就拿出五分之一的花生頂。就這裡外裡就差出五分之一了。這些油餅也是有大用的。”
當然是有大用的,榨油剩下的這些油餅既可以做肥料也可以做飼料用。拿到集市上也有大把的人花錢買,豬吃了油餅長得又肥又大,這當然更好賣一些——在這個黑暗的三十年代肥肉是比瘦肉貴的。
王廣田的大兒子以為剩下的油餅還能榨出油。問道:“爸,在榨一次這些油餅不?”
王廣田一點頭說:“好。那就試試,他們說榨兩次,咱就真的榨兩次?”
只是這一次榨油機讓父子二人失望了,第三次只榨出寥寥數滴花生油,還不夠費的力氣。
大家也沒太過灰心喪氣,畢竟這塊油餅無限出油才是不對的。能出這麼多油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全家立刻用更大的精神力氣投入到榨油工作中。
一斤花生油在上海或四九城大約能賣到兩毛錢一斤,但是在這鄉下的批發價只有一毛錢一斤——產地嗎,自然要便宜些。再說四九城和上海灘的生活水平永遠是高於地方縣城的。
王廣田踏著榨油機的時候,想到的則是以後的好日子。今年家中收了花生一千八百多斤。能出大約一千四五百斤花生仁,等曬乾了以後還要去掉百十斤的水分。但一千三百斤花生仁還是有的,平時這些花生仁榨出油來賣了錢多是交付各種捐稅,從去年起這些捐稅和農稅一起都沒了,因此去年還剩下幾百斤花生仁——現在榨油的這些就是去年曬乾的花生仁。
按現在的出油率兩千斤花生仁大約能出六七百斤花生油,乖乖,這得多少錢。一百多啊,買機器的錢都回來了還剩下不少,更重要的是這些錢名正言順都是自家的了。不用再去想什麼剿匪捐防賊捐修路捐受災捐。
想著想著。王廣田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