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中流過,最大速度4馬赫,射程184千米,主動制導,高爆進炸,顯然是一款非常合適的防空攔截導彈。

實際上美國海軍很多艦載攔截導彈,都是從空空導彈改造過來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海麻雀。事實上aim54導彈的效能資料,和美國海軍區域防禦利器標準ii也相差不多!加裝助推段將aim54打上高空,然後再憑藉自身發動機進入空空攔截模式,這對中國科研能力來說,幾乎沒有什麼難度。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對aim54的仿製了。

“海鳳凰”!這真是一個瘋狂的主意!

可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

池秘書不由自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胡文海則不管他,仍然繼續說道:“第三,動力優勢。這方面我可以向池秘書保證,到1990年之前,以斯貝航空發動機改造的燃氣輪機就能投入生產,加上我手上的igct技術,實用化的綜合全電推進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了。”

池秘書還沒消化掉海鳳凰這個想法,卻又聽到了“綜合全電推進”,整個人都陷入到了石化的狀態。

綜合全電推進這是什麼?這尼瑪是真真正正的天頂星科技,中**艦要是用上綜合全電推進,這成本優勢連美國人都要跪下唱征服不可!

全電推進,單是這一點,賣配全電動力的船殼子,中國海軍都能賺到手軟!

第二百八十六章談判

全電推進,為什麼這麼神奇?它有何魅力,能夠讓池秘書一干海軍人士,都目瞪口呆,幾乎被視為天頂星科技?

其實說起來,全電推進的概念並非是什麼新東西。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有軍艦嘗試採用這種方式推進。只是那個時候的電氣控制系統太一般,效能甚至不如齒輪減速驅動,最終只好被自然淘汰了。

胡文海說的,當然不會是這麼簡單的過時產物。

而池秘書當然也知道,胡文海開發出了一種名為igct的功率半導體器件,有著極其出色的開關效能。在開關速度上,比閘流體高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體積小、節能,而且還效能逆天。不過潛意識裡,池秘書也只是把這個訊息,當做胡文海製造奇蹟的一部分而已,沒有過多的聯想。

人的思維有的時候,總要有人去痛快那層窗戶紙。直到胡文海提出來,池秘書這才恍然意識到,有了igct,綜合全電推進似乎就已經能夠看到曙光了。

簡單的說,在綜合全電推進戰艦之前,一般戰艦有兩套動力系統。一套是推進動力系統,一般由一根長軸連線螺旋槳和動力發動機。這根長軸製造工藝要求非常高,因為軍艦配重的原因,發動機往往不能安排在船尾,推進動力輸出要依靠機械傳動帶動變速、減速機。

另一套則是發電機,用於供應戰艦上的各種電動動力。這兩套動力系統是不能互相支援的,戰艦各系統用電量非常大,可發電機在全力發電的時候,戰艦可能只是在怠速前進,反而是另一邊發動機的動力大量的浪費了。

動力損失眼中。而且結構複雜、噪音大。而電動機推進呢?體積小,噪音低,減速調速透過電氣系統能夠輕易完成。最重要的是,讓中**艦繞開了機械傳動這堵牆,能夠輕易實現彎道超車——我承認機械部分做不過西方,可我乾脆把機械部分省了啊!

尼瑪。這對海軍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有了igct提升發電機的配電效率,戰艦就不再需要兩套動力系統。動力從發動機出來直接變成電力,可以任意調配和使用。由此帶來的好處,絕非是省了一套動力系統這麼簡單。燃油效率更高,更遠的航程,更低的噪音,更強的戰艦生存能力,更小的佔地,更多的冗餘系統。更低的造價,更小的噸位帶來更低的rcs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