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方應物拿捏不定時,忽然府衙、縣衙眾人齊刷刷的對著汪直下跪行禮,周圍看熱鬧的百姓見此,便也很麻利的跟隨下跪。

這時代下跪是很常見的禮節,別人都習以為常,但方應物卻一直不大適應,於是這時候他反應就慢了一拍。此刻周圍一片跪倒在地拜見的,只有方應物還孤零零的站著,很是突兀顯眼。

方應物愣了愣,決定還是不拜了。別人都心存畏懼,但他可不怕,知道是假的還有什麼可怕的?

這位汪太監若要為此生事,那他大不了一嗓子喊破真相,當場叫他原形畢露。

皇帝不急太監急,在汪直身邊陪同的錦衣衛百戶大怒,指著方應物喝道:“大膽無禮!”

那汪直朝方應物看了幾眼,抬手阻止了錦衣衛百戶,轉頭問鄧同知,“此何人也?”

鄧同知考慮之後答道:“是一名外地士子,不識禮數讓汪公見笑了。”

他的這回答確實也有技巧,先說這是外地士子,表明了不歸他本地官員管。若要動手請你們西廠或錦衣衛自己動手。他這地方官是不參與的。

汪直又問道:“你認得他?是什麼來頭?”

這下鄧同知沒法避重就輕了,只得答道:“此人姓方。具有廩生文憑,聽說在蘇州王撫臺行轅住過十幾日。應當是王撫臺的後輩之類。”

還算鄧同知有良心,沒有告訴“汪直”這是商相公的小老鄉。

要知道,去年就是商輅帶頭,強硬的向天子要求裁撤西廠、罷斥汪直。以汪直睚眥必報的氣性,連帶將已經無禮冒犯他的方應物收拾了也不奇怪。

汪直聽到鄧同知介紹後,輕哼一聲,便吩咐道:“叫他來參加。”

這是何意?鄧同知揣測不出汪直的心意,但吩咐下來,只能答應。並延請道:“請汪公入城安歇。”

方應物等了等。卻見汪直並沒有搭理他,不由得心裡想道,這假汪直裝的倒也挺有氣度的,難道是因為心虛所以不節外生枝麼?

其實在歷史上,真汪直也有過類似事蹟。只要不觸怒他,有的人不卑不亢平禮相待,反而會被他欣賞並向天子推薦。

只是汪公公年少得志,脾氣隨意性很大。一般官員們實在摸不清汪公公的喜怒無常規律,所以大多時候不敢冒險。

方應物正要回驛站。卻有個衙役跑過來,對他道:“府衙馬上要為汪公接風,汪公點了名請你去出席,還請方公子一行。”

方應物心頭冒出一句話——閻王要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難道這假汪直偏要速速尋死,逼著自己親自動手揭穿麼?實在不行,這份功勞就不留給那便宜外祖父了。。。。。。

胡思亂想間。方應物跟著傳話的衙役向城中走去。為了安全,他將方應石也帶上了。而王英則去了驛站陪伴蘭姐兒。

在城門口,發現已經張貼了汪公公的告示。說要巡察獄案、整頓風氣,受理詞訟。方應物想道,這果然和史書上說的一樣,假汪直靠著這個大肆敲詐勒索民間錢財。

進了城,沿著大路走了一段,又拐了個彎,便看到三開間大門。此時門扇洞開,門裡門外都站有軍士把守。

“這裡便是府公館了,汪公就入住此地。”那衙役一邊介紹,一邊領著方應物進了大門。

又穿過儀門,來到東側花園,園中有一泓碧湖,湖邊建有水榭。時值暮春初夏時節,站在這裡,從水面上吹來微風習習,感覺十分涼爽。

汪直還沒有出現,但鄧同知和一干府縣官員都在這裡等候著。

見到方應物被帶了過來,鄧同知連忙將方應物拉到一邊角落裡,又看看周圍沒有人,便低聲警示道:“人心險惡,方公子萬萬不可隨心所欲!”

方應物暗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