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而來的便是老丈人的壓力(老婆賢惠,倒不一定),宋慈反抗,表現出不畏權貴的英雄氣概。另一個版本是宋慈愛上了一個女犯人,在情與法之間終於做出了選擇,卻也抱憾終身,表現其情法難融!
以上兩個假設均是許多電視劇中司空見慣的套路,雖然可能將宋慈這個人物更豐滿化了,但卻無形中削弱了其作為一個斷案高手的知名度。畢竟,宋慈之所以傳頌至今的根本原因是那本《洗冤集錄》,而不是張生李生的*韻事,才子佳人故事!
這就是正劇與戲說的根本差別,正其典史,戲其野話!
話說到這裡,編劇的創作初衷,演員的表演方式都是順著正劇思路下來的,按理說這的確應該是一部不錯的劇集,但十分可惜的是,導演的功力將這一節毀於一旦。
個人以為劇情拖沓,節奏緩慢的責任都推在編劇身上實在有失公允。誠然,一句臺詞在一集中出現三遍,這肯定是編劇的問題,但導演將各種案情的假設採取回放表現則是本劇中最大的一個敗筆!
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名片《羅生門》中將可能的情節演了三遍,但那是謊言而不是假設,所要揭示的是人性的醜陋!但本劇中,觀眾關心的只是最後的真相,至於那些假設,三言兩語便可說清,根本就沒必要用影像表現,本人實在不明白,導演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是借用影像手段令案情顯得更為複雜?
試想,觀眾看一段沒有發生的作案情結,這對於以證據為重的宋慈來說是多麼大的一個嘲諷,所以,導演此舉不但不合劇情主旨,更造成了拖沓的後果。
本片的拖沓還不至於此,筆者看到許多案子裡過多地描述作案人的心態及前史,這當然也是不妥當的。因為這些東西只能反映案件本身的善惡,卻無法印證宋慈的高明之處,顯然又與所謂此正劇表現宋慈斷案如神的創作初衷相悖!這樣的拖沓肯定是編劇的責任,導演卻沒有把好尺度!
造成節奏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鏡頭。本劇的片花做得很吸引人,製片人說,由於宋慈的功績,不得已要出現一些血腥,枯骨類的鏡頭。這是非常正確的,但片中這些鏡頭卻少了許多!
筆者並不是一個嗜血之人,但宋慈最大的功績是屍檢,觀眾連屍體的區域性都看不到,怎麼能有更深的體會呢?只是幾個驗屍的方法做了說明與交代,視覺上沒有衝擊力,不但印象不深,也會無形中感到節奏的緩慢!蒙太奇與特寫的最大好處就是將節奏提升起來,給人以最深的印象!(當然,不排除為避免血腥而剪掉若干鏡頭的可能性)
筆者對《大宋提刑官》一劇中出現的若干問題說了一下看法,僅是個人意見,不足為慮。總的來說,在正劇的創作初衷下,雖然有些拖沓,但不失為一部能坐下來細品的電視劇!只是拿來與港版相比,這做法有些不倫不類了,就如張版《射鵰》與83《射鵰》所遇到的情況一樣!
韓兮
2005年於通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啟示錄》:上帝與撒旦,復活與滅亡
雖然與宗教有關,雖然有神蹟出現,雖然時常地引經據典,但實際上這依然是一部關於人的電視劇集,人的信仰,人的和平的願望等等。
劇集中主要有三個人物,為了方便起見,我直接稱他們為教授,修女和罪犯。
教授代表了科學,修女則代表對上帝的信仰,而那個罪犯則代表了敵上帝的,對惡魔撒旦的崇拜。
故事的開篇,在影射了世界上無數戰爭及殺戮後,便迅速地切入到主人公教授與罪犯的身上。教授的女兒被殺害了,教授在警方的幫助下終於將罪犯繩之於法。這看起來根本不象一個開篇,倒似故事的結局。但問題是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刑事案件,因為罪犯殺死教授女兒的目的竟然是為了祭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