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8點左右,一個家住港務局宿舍人在港棉二廠工作的職工,路經現場看熱鬧時認出了被害人……
市領導震怒,責令市局負責案件偵破,時任局長親自兼任專案組長,市局刑偵副局長、刑偵支隊長、分局局長、分局刑偵副局長全是專案組成員。當時分成三個小組,第一組負責調查被害人及被害人丈夫的社會關係,第二組負責摸排,第三組負責調查被害人來南…港之前的社會關係。”
小徐頓了頓,接著道:“第二組是市局刑偵副局長親自負責的,這一組又分好幾個小組,第一小組負責排查案發現場周邊3公里範圍內的所有成年男子,第二小組摸排市區所有前科人員,第三小組走訪詢問全市大小旅館,第四小組排查案發前後靠港離港的所有船隻,第五小組摸排全市外來人口。
能考慮到的幾乎全考慮到了,市區能抽調的警力幾乎全壓在這個案子上,大排查過程中破獲一百多起大小案件,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兩百多名,以至於許多市民以為又開始嚴打……”
南…港雖然屬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但相對於東廣的幾個開放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並不快,當時沒多少外來人口。
由於案發時正值西方國家的聖誕節,沒有外輪在此停靠,幾個碼頭只有幾艘國內的貨輪。客運碼頭在長江區,不在案發現場所在的港口區,大半夜沒客輪靠岸,就算有從客運碼頭走過來也不近。
本地人作案,至少是常住本地人員作案的可能性極大,但就是沒能排查出來。
兩面牆上的一百多張照片,全是當年認為具有一點嫌疑的人員。
這個嫌疑並非指他們作案可能性較大,只是具有犯罪前科或平時遊手好閒,案發當晚沒不在場證明,或所提供的不在場證明無法確認,一百多人中至少有90%不認識被害人,工作和生活圈子根本不會發生交集。
摸底排隊,坐堂審訊,當時就是這麼辦案的。
韓博走到牆角蹲下身,一邊聽小徐梳理案情,一邊翻看被害人的遺物。
小徐說完,老田補充。
他回頭看看韓博,低聲道:“摸排沒有進展,被害人夫婦社會關係沒能調查出結果之後,我們提出參加婚禮的人應該查查,涉及那麼多市領導,局領導沒同意也沒明確反對,韋支隊就組織我們從側展開調查。
先打聽婚禮上有哪些人,然後旁敲側擊打聽他們是怎麼回家的,坐轎車、同親友一起騎腳踏車回去的相當於有不在場證明,基本上可以排除掉嫌疑。打聽不出來的,或一個人回去的,作為重點調查。”
“老帥”沒讓人失望,韓博暗讚了一個。
周素英覺得很不可思議,禁不住問:“老田,這麼說你們當年也查過我?”
“沒有。”
技偵支隊政委,全市公安系統級別最高的女幹部。
別說沒查她,就算查了也不能說,田國鋼急忙解釋道:“兇手捅了被害人四刀,隔好幾層衣服捅進去的,動作乾淨利落,女的沒那麼大手勁兒,我們只在暗中調查成年男子,甚至秘密檢查過領導乘坐的車,結果一無所獲。”
“後來呢?”
“後來被發現了,調查一個司機時被發現的,不能連累領導,我主動承認錯誤,結果還是連累了。”
案件沒破,居然秘密調查領導!
調查市領導可不是一件小事,韓博終於搞清楚時任局領導為什麼下臺了。
“老帥”之所以能幹到刑警支隊長,完全在於他當時級別不夠高,下屬又幫他打掩護,正在火頭上的市領導沒注意到他,不然現在很可能在哪個派出所當管段民警。
難怪這個案子很久沒人提及,原來有這麼多隱情。
韓博感慨萬千,正不知道該說點什麼,蘇海冰抬頭道:“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