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他們都是龍賡的劍廬童子,能夠被五音先生選為劍廬童子的人,他們對武學的天賦自是不言而喻的。他們自幼進入劍廬,追隨龍賡已有十數年之久,每日耳濡目染的全是有關劍道的學説,久而久之,也就練成了一套高深的劍術,再加上五音先生與龍賡的點撥,使得他們終於研究出一套劍陣,合四人之力,取長補短,進退自如,渾如一人,故名曰“一元陣”!
這“一元陣”威力之大,絕不在任何劍術名家之下,就連龍賡闖入陣中,若無百招之數也休想脫困而出,也就難怪李世九面對吳天能夠夷然不懼,從容不迫。
然而,就在李世九發動劍陣的那一刻間,驚變發生了!
驚變之所以稱之為驚變,就在於這種變化產生於頃刻之間,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這驚變的源頭並非來自李世九,也非來自吳天,而是那佇立橋上不動的無名。
長街之戰,始於無名,但無名自現身以來,就如一尊雕塑般佇立橋頭之上,一動未動,彷彿所發生的一連串激戰都與他無關。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漸漸忘記了他的存在之時,他卻動了,如雷霆電閃般動了。
他不動,是因為他在等待,等待一個出手的最佳時機,他動了,是因為這個機會終於被他等到了。
他的目標是范增,李世九他們發動劍陣之時,范增出於本能地心神一分,而分神的這一瞬間,就是無名出手的機會。
劍出,雙手微推,劍鋒自雙手中分處而出,積聚良久的氣機透過這三尺劍體,如電芒般吞吐而出,化作一股若有若無的煙雲,縈繞在整個劍體的週週,朦朧得有些詭異。
無名與范增只距五丈,五丈的空間頓時被一股狂潮般的壓力所充斥,擠壓得這空間扭曲變形,空氣也停止了流動,變得似乎越來越乾燥,讓人有一種幾欲窒息的感覺。
而這一切的發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無名手中的劍已經進入了這段虛空。
在這一刻間,距離已不再是距離,時間也已不是問題,然而這一劍的氣勢,在這幻滅無常的虛空裡奔瀉,湧動的是這劍中絕美的風情。
劍鋒一閃一滅,再現之時,已在范增面門三尺之內,這一劍之快,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面對這一劍,名士范增的臉上只有一絲詫異,卻未驚,不亂,他賴以成名的是智謀,而不是武學,何以他還能如此鎮定?
從來就沒有人看過范增使用過一招半式,也沒有人聽説過范增對武道有過研究,在所有認識范增的人當中,都認定范增只是一個智者,一個名士,而絕非武者,就算他曾經踏足武學領域,也只是學些皮毛而已,高明不到哪裡去。
無名最初也有這樣認為,而且非常肯定,可是當他劍出的一剎那,他才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錯得要命。
劍鋒擠入那三尺的空間,陡然一滯,速度明顯地減緩。無名只感到自己握劍的手竟然像是遭到了電擊一般,出現了絕不該有的震顫現象,驚駭之下,他這才發現,這三尺的空間看似寧靜,裡面卻湧動著萬千氣流,密度之大,如磐石緊密,帶出一股強大的粘力,緊緊地鑽住了自己整個劍體,限制著自己劍鋒的發揮。
如此渾厚的內力,若非是絕世高手,誰能擁有?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對無名來説,就這麼一點微不足道的錯誤,已經足以要命!
范增的臉上流出一絲淡淡的笑意,似乎早已料到會有這個結局,事實上他從無名出手的剎那,就知道自己已經穩操勝券。
楚國范家一直是楚國的望族之一,自楚國立國以來,數百年間屹立不倒,不可謂不是一個驚人的奇蹟。但是誰又知道,在這個奇蹟的背後,凝集了范家多少代人的心血與汗水,這才鑄就了這個不可思議的輝煌。
縱觀楚國數百年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