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鍾會為揚州刺史,持節,都督淮南諸軍事,賜節杖、鼓吹、羽保!”鍾會養子鍾邕被派來宣讀詔令。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鍾會不娶妻不生子,所以鍾毓就把自己的兒子鍾邕過繼給鍾會。

司馬昭派鍾邕來宣旨,也是在安撫鍾會。

“臣謝陛下隆恩!”鍾會拱手,卻並不接旨。

淮南三叛,吳國連續大戰,淮水之南早就成了廢墟。

司馬昭把鍾會封過去,意思再明顯不過。

等上幾年,司馬昭緩過氣來,集合青徐、淮北、荊州、洛陽之力,再來一次泰山壓頂……

鍾會兩次參與平叛,豈會不知司馬昭用心?

自鍾會把這十四萬大軍帶回中原起,與司馬昭便是不死不休的關係。

司馬昭在馮颯慘敗,十六萬大軍灰飛煙滅,關中、太原全部失手,而你鍾會南下漢中,攻下陽安關,拿下漢、樂二城,還成功把大軍帶回關東,這已經是在打司馬昭的臉。

陳泰六十多歲了,土都埋了一半,司馬昭自信能活過他。

但鍾會才三十六,有大功,還是潁川士族出身……

這種局面與當初司馬懿何其相像?

司馬懿帶給天下的最大禍患便在於此。

君臣之間永遠都防著一手。

所以同時代的諸葛武侯才會被襯托出來。

“臣丟失漢中,有過無功,若受此大賞,有何面目對陣亡在西土的將士?萬不敢受此封賞,此次領軍回返,只為送將士回鄉,別無他意,赤膽忠心,天日可表!”鍾會指天而誓。

不管別人相不相信,反正在場的中軍士卒都熱淚盈眶。

“我等為國征戰,今回返家鄉,卻被拒之門外,天下焉有此理?”

“相國敗了,又不是我們敗了!”

“住口!休得胡言!”鍾會勃然作色,“再非議相國者,斬!”

眾人閉口。

鍾會的個人威望也在這一次次的運作中,不斷被推高。

鍾邕拱了拱手,“兒這就回返洛陽。”

鍾會卻攔住了他,“邕兒留下,他們回去即可。”

“唯。”鍾邕也正有此意。

眾人退散,父子二人才能單獨相處。

“父親這是何意?若要問鼎洛陽,當速速攻破尹闕才是,若要保全身家,則驅兵許昌,取潁川士族之力。”鍾邕二十出頭,被鍾會培養多年,才識極高。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得了許昌,潁川士族就會為我所用嗎?不,他們會第一個起兵攻我!”

潁川士族早已不是幾十年前了。

鍾、荀、韓、陳,韓氏已經沒落,陳泰跟鍾會不是一條心,荀氏則完全站在司馬氏一邊。

“既然如此,父親何不立即攻打尹闕?若能匡扶大魏,亦青史留名。”

“你以為這十二萬中軍真的跟某一條心?他們不過是想回鄉而已,一旦兵臨洛陽,子上一道詔令,諸軍回鄉,某必兵敗,所以只有陳兵尹闕,才能令司馬昭不知我虛實。”鍾會看似成竹在胸,實則也是如履薄冰。

有士族的支援,返回洛陽清剿司馬氏已經不可能。

十二萬中軍當中,就有不少士族將領,王濬、王渾都是,他們一定不會賣力攻打洛陽……

既然不能清剿,就只能互相妥協。

皇帝曹髦承諾,只要鍾會攻打洛陽,他就會在內響應,成功之後,鍾會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密令都送到他手上。

但鍾會卻期待皇帝或者司馬昭給的更多,如此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司馬昭的揚州都督根本沒有任何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