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豬苗的事,兩家約好:元宵節的後一天,一起去狼山趕山採草藥。 葉西林剛準備回去,就被唐肖景給喊住了。 “前幾年逃荒過來的王家父子,農閒的時候也早在狼山那邊打獵,父子倆對狼山比較熟悉,要不要把他們也喊上?” 唐肖景畢竟不是獵戶,對於狼山上面的狼和野豬,多少還是有些怕的。 覺得最好是有個熟人,帶著一起去比較好。 “我回去和果兒商量一下,反正時間還早著呢。我讓方鐵匠那邊做的小藥鋤也還沒做好。” 這事葉西林還真就決定不了,要回去問自家娘子才行。 葉西林回去後,葉青青略微擔憂地看向唐肖景: “家裡現在還缺多少隻豬苗,春耕前有辦法湊齊嗎?” 村裡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十幾、二十畝的田地。 而且大部分都是開荒出來的,特別缺少肥料。 地裡的莊稼,要是沒肥料,產量不高。 村裡的人,沒少因為你家的牛在我家的地裡拉了,而打架。 現在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豬,他們下手晚了,可就買不到好的豬苗了。 唐肖景一臉淡定地點了點頭,和葉青青說起了豬圈的情況。 “現在家裡的豬圈,有11只半大的豬,6只是7個月大的,是5只是5個多月大的。另外還有10只兩個多月大的小豬崽子。” “這裡已經有21只了。之前西林那邊說,春耕前後可以給15只小豬崽子過來,年前我就在劉嬸子那邊訂了4只豬苗。” “劉嬸子那邊去年又多養了幾隻母豬,豬苗應該是有多的,我待會過去看看能不能再多訂10只。” “就算劉嬸子那邊能給10只小豬苗,那也還缺5豬。” 說著葉青青馬上在腦海裡,將村裡的人全都篩選了一遍,看誰家養的母豬比較好。” 葉青青大多時間都在家裡做繡品、帶孩子,村裡很多人其實她都不認識。 不過有葉老太太這個百事通,村裡的人她大概知道個大概。 除了劉嬸子家,村頭的葉大壯家也養了好幾只母豬,聽說養得還是挺不錯的。 “大壯叔他們家,聽說養不少的母豬,聽我奶奶說,前段時間下了小豬崽子呢。” 話音剛落,葉青青就匆匆忙忙地拉著唐肖景去了葉大壯家裡。 葉大壯有做豆腐的手藝,做的豆腐嫩滑細膩,在附近幾個村子都相當有名。 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剛好可以用來餵豬。 原本他們家只養大豬,後來見村裡養豬的人多了,小豬崽子的價格一漲再漲。 眼看豬苗的價格,從最初的210文,漲到了現在的220文。 葉大壯頭腦靈活,就打算養母豬賣小豬崽子。 葉大莊家裡的磚瓦房是早幾年起的,當時在村裡非常顯眼。 不過近幾年來大家開荒種糧、種金銀花、種紅棗的,大家手上都富裕了不少。 村裡更是陸續起了好幾座的青磚房子,葉大壯家裡反倒顯得不起眼了。 葉青青經常過來買豆腐,跟他們家的狗子阿黃,都已經混熟了。 一進院子,原本趴在門口睡覺的阿黃,馬上就搖著尾巴朝葉青青走了過來。 葉青青剛揉了兩下阿黃毛茸茸的大腦袋,葉大壯的娘子李氏聽到動靜就出來了。 “青青,你們這是要買豆腐嗎?” 村裡都知道,葉家養了十幾頭母豬,平時唐家的小豬崽子都是在他們家買的,李氏還以為他們是過來買豆腐的。 “李嬸子,我們是過來買豬苗的,我們家大概需要15只小豬苗。” 聽到兩人是過來買豬苗的,李氏臉上的笑容愈發的燦爛了,趕緊將兩人帶去後院。 “年前生的兩窩小豬崽子,早就被人訂完了。不過你們來得巧,昨天晚上有一頭母豬剛生了11只小豬崽子呢。” “現在有六隻早上已經訂了出去,還剩下5只,你們看看要不要。” 三人很快就來到了豬圈。 葉大壯每天都要做好幾板的豆腐,豆渣都用來餵豬,家裡的母豬比葉家和唐家養的豬都要胖乎。 大些的那兩窩小豬崽子,個個圓乎乎、非常的活潑。 而昨天剛生下的那些小崽子們,喝奶的時候也是十分的積極,看著精神還是挺好的。 唐肖景當場表示,剩下的5只小豬崽子他全都要了。 怕被人捷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