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完宅子,第二天一早,葉青青和葉母要去縣裡買杭州的繡線和絲綢。 葉父和葉東林剛好要去縣裡進貨,幾人就順道一起去了。 路上葉東林和葉青青兄妹倆一人趕著一輛驢車。 葉父和葉母坐在葉青青趕的驢車上,正討論著馬上要開張的兩家鋪子。 葉母看向葉父,“滷肉攤子賣的東西和之前的滷肉攤一樣嗎?” “是的,和之前一樣。滷雞蛋、滷豬下水、滷豬頭、滷排骨和滷鴨子,另外就是麻辣鴨貨和麻辣兔子。” “滷肉飯也和碼頭上一樣,可以選單一種的滷肉,也可以雙拼或者三拼,” “書院那邊人沒有碼頭多,這麼多的東西賣得完嗎?”葉母覺得東西太多了,怕賣不完。 “那邊的人確實是要比碼頭少一些,我打算把各種滷肉的分量減半。”這個問題葉父早就想好了。” 葉父又說道:“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雖然鋪子離書院近,但是附近不全是書院的學生,也有不少普通人家。”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附近住的人,家境都還不錯。” 葉父在建宅子的期間,幾乎每天都在那附近閒逛,早就把附近的幾條巷子住的人家打聽得一清二楚了。 附近的幾條巷子,住的有一半是普通的人家,另外一半則是租房子住的讀書人。 而這些讀書人一半是拖家帶口的,另外一半是帶著丫鬟和小廝過來伺候的。 因此葉父和葉東林去進貨的時候,葉父特意叮囑了葉東林,儘量拿好一些的東西,價格貴一點也不要緊。 這些人手上有點銀子,要求也會高一些。 葉青青惦記著要買繡線和白絲綢,幾人先去了楊家布莊。 葉青青早就留出了十兩銀子,用來買做繡品的針線和白絲綢。 葉青青要了半匹上等的杭州白絲綢,另外還挑選了許多的揚州出產的上等繡線,而每一種顏色都拿了。 這次雖然沒有用到金線,但是這次的繡圖比以往的要大一些,買的杭州繡線和白絲綢比較多。 剛剛好把葉青青帶來的十兩銀子花了個精光。 葉母新最新的繡圖已經開始做了,絲綢不用買,不過添置了不少上等的繡線,金線也買了一小捆。 楊掌櫃見葉母和葉青青挑挑揀揀,買了一大堆的東西,心裡樂開了花。 葉父看見葉母挑了這麼多的東西,在葉母耳邊輕聲問道: “書院那邊的人家境還不錯,要不要也進一批上等的針線和布料過去雜貨鋪?” 葉母搖了搖頭,上等的布料和針線價格太高,在鎮上估計賣不出去。 葉母跟葉父父小聲嘀咕道:“拿中等和下等的就好了,上等的我估計賣不出去。” 這上等的針線和絲綢確實貴,一個小包袱的東西,居然花了15兩銀子。 楊掌櫃見幾人買的東西多,又送了許多好布料的布頭,而且還不小,其中還有幾塊大塊的布頭。 葉母打算帶回去給葉老太太做頭繩和髮帶。 接著幾個人又去了不遠處的陳家布莊。 陳家布莊的東家有自己的織布坊,他們家的布料雖說質量一般,但是價格比一般的布莊要便宜許多。 因此葉父每次進布料和針線,都是在陳家布莊進的貨,畢竟比較便宜。 葉父和葉東林,挑了幾匹適合男子做衣服用的布料。 其中有三匹細麻布料,分別是月牙色的、藏青色的和天藍色的。 另外還有三匹粗棉布料,同樣都是月牙色、藏青色和天藍色。 葉母見父子倆挑選的都是適合男子做衣服的布料,又在貨架上挑了三匹的細麻布料。 三匹布料都是不同的顏色,有鵝黃色的、淺綠色的和玫紅色的。 挑好了布料,葉母又和葉青青又一起挑選起來針線。 首先是最普通的便宜針線,每一種顏色的葉母都拿了兩卷,最便宜的針葉母也拿了一小盒。 這些針線質量一般,雖說用來做繡品是做不了的,但是用來做衣服、縫縫補補還是沒問題的。 接著母女倆又挑選了一批好一些的針線。 好的針線,價格比平常的針線要貴不少,葉母不敢多拿,只挑了幾種最常用到的線和10枚針。 陳掌櫃見父幾人挑選了許多的東西,陳掌櫃也是大方的,大手筆地把鋪子裡面幾麻袋的碎布頭都送了給葉父。 葉父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