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方證大師平復心情,對著曹旭一拜,說道:“林施主大恩大德,蔽寺無以為報,來日若有差遣,只要不違背江湖俠義,少林寺上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曹旭說道:“方證大師切莫如此,少林寺為我正道泰山北斗,威名遠播,時至今日,卻屢遭大難,能為少林寺盡一份心力,也是我的榮幸。”

方證大師略微沉默了一下,說道:“本該請林施主入寺奉茶,然本寺閉門封山,失禮之處,還望林施主海涵。”

曹旭笑著擺了擺手,說道:“《易筋經》既然已經完璧歸趙,此行也算是功德圓滿,我等就此告辭。”

曹旭等人漸行漸遠,方證大師長嘆一聲,轉身率著少林僧眾會到了寺中。

嵩山腳下,曹旭和嶽靈珊分道揚鑣。嶽靈珊要回華山看望嶽不群和甯中則,曹旭則要繼續南下武當山。

黃德、張千二和嶽冥軍三名真傳弟子陪同嶽靈珊同往華山。這一次任務圓滿完成,他們獲得了華山思過崖壁洞進修的機會。參研思過崖壁洞之中的劍法,對他們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曹旭一路南下,三日後,便來到了武當山下。護送《太極拳經》和真武劍的三名真傳弟子同樣順利到達了目的地。和封山的少林寺不同,得到訊息後的武當派,在暗中可是下了很大的力氣,確保《太極拳經》和真武劍安然無恙的到達了武當山下。

過解劍亭,漫步上山,在飽覽盛景之餘,曹旭觀風望水,勘察陰陽,深感此山確實與眾不同。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無論是“武當”之名,又或是“太和”之名,皆是暗指此山鍾天地之造化,外有玄武龜蛇盤踞之象,內藏陰陽二氣調和之妙。

張三丰真人當初立道武當,寓意深遠。

登臨紫霄宮,沖虛道長率眾親迎。

時隔將近三十年,真武劍和《太極拳經》終於回到了武當山。

一番感恩的話語之後,沖虛道長說道:“半月之後,老道將親自前往龍虎山,邀張真人同赴終南山重陽宮,與嶽教主共商‘三山合一’之事。”

今日之道教三山,為終南山、武當山、龍虎山。三山首領均受朝廷冊封,共掌天下道教門派。三山合一,是全真教一直以來的期望。

“此事就拜託沖虛道長了。”曹旭說道。

武當派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第八十一章事不過三

這個江湖,屬於少林和武當的時代結束了,屬於全真教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引領這個時代潮流的曹旭,卻回到琉球島過起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似乎將對長生的追求,對永恆的渴望全部遺忘了一般。

嘉靖八年二月,經過了數個月的爭論之後,重設市舶司的提議終於在大明朝堂上透過了。

利益被侵/犯的沿海官紳,勾結倭寇想要給朝廷一點顏色看看的時候,早就磨刀霍霍的琉球島船隊悍然出擊,三戰三勝,及維護了自身海外霸主的地位,同時也為市舶司工作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在全真教的有意宣傳之下,沿海諸省民間對於開放海禁的呼聲越來越高。許多官員見勢不妙,迅速轉換了陣營,大明王朝改革的序幕就此拉開。

及至嘉靖十年,朝鮮、安南、東瀛、暹羅等國家和地區先後與大明籤租界,開通商。

大明透過租借向諸國傾銷商品,剝削廉價原材料,並且以此為據點,為進一步殖民作好了準備。

琉球島,新泉港城。

林府的後花園中,一個十多歲的俊秀男孩,身著短衫,正在演練著一套掌法。

不遠處,一堆年青的夫婦正在仔細觀看,並不時低聲議論著,正是曹旭和劉菁二人。

歲月這把刻刀,並沒有再他們二個人身上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