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三章 攻心(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凌舉楚王為帝,天下竟無一人響應。
麾下士卒與青壯多有逃散。
司馬懿以皇帝詔令赦免其部將叛亂之罪,人心更是不在王凌這邊。
原本圖謀水陸並進,朔潁水而上,取許昌為基,聯兗州、淮南與洛陽分庭抗禮,卻在令狐愚忽然病亡後,化為泡影。
王凌不得不下令約束士卒,是以行軍極為拖沓。
每日只行三十餘里,還要花費大量精力防止士卒青壯逃散。
兵至沉丘,司馬望早率許昌屯兵入項城防守,司馬懿前鋒胡奮率四千輕騎馳援,
兩軍隔河相望。
王飛梟率軍強攻項城,司馬望死守,胡奮襲擾,淮南軍久攻不下,軍心再度渙散。
王凌只得圍城三重。
嘉平元年七月,司馬懿、司馬師父子領兩萬中軍親至。
王凌震恐,深溝高壘,以求自保。
其子王飛梟力勸,“司馬老賊初掌洛陽兵權,中軍必不附,且其遠來勞頓,立足未穩,今當一鼓作氣,決而戰之,生擒司馬父子以謝天下!若遲疑不決,士卒軍心盡去,則我父子必為司馬氏所擒。”
自芍陂之戰後,王凌已經九年沒有經歷大戰。
養尊處優,受朝野內外的尊榮,一路加封至南鄉侯、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
正始九年代高柔為司空。
家平元年,又被司馬懿提舉為三公之首的太尉,假節鉞。
王飛梟站在一個將領的角度看問題,但此時的王凌已經不是將領。
朝野、士族、名望等等,彷佛一條條繩索束縛著他。
人越老,顧慮就越多。
所以現在的他沒有膽量與司馬懿決戰。
尤其是接到長子王廣的信,“當今天子登基已十一載,父舉楚王為帝,豈非叛亂?天下士民皆背父親而向司馬氏,皆因此……”
後面的信戛然而止,竹簡被生生截去。
王凌更是猶豫不決,“司馬公與我王家乃世交,刀兵相見情非得已,不如靜觀其變。”
王飛梟苦勸道:“司馬老賊以詐謀賺曹爽,夷其三族,我王家難道也要附其後塵?”
王凌怒道:“放肆,我王彥雲豈是曹爽可比!”
對自己的兒子,王凌還是有些震懾力的。
王飛梟不敢再勸,悶悶不樂的告退。
兩軍就這麼對壘。
到了下午,司馬懿的使者賈充以天子之名,持節仗旌旗高調入陣。
淮南士卒竟無一人阻攔,直入中軍大帳。
賈充乃王凌故友賈逵之子,王家與賈家同為幷州大族。
“天子一向尊崇太尉,司馬公一再致意,司馬家與王家是世交,太尉若是對太傅主政有怨言,可入朝一同輔左大魏,何必刀兵相見,傷了兩家和氣,令天下人恥笑?”賈充一臉誠懇道。
而他的到來,也讓這場大戰變成了士族內部紛爭。
不過王凌也不是這麼好湖弄的。
司馬懿有兩萬中軍,
王凌手上也有四萬江淮勁卒,真打起來,勝負尚未可知。
“仲達挾制天子與太后,誅大將軍三族,此非人臣所為,世侄何不規勸仲達,令他放下權柄,告老還鄉?”
賈充拱手道:“太傅早有告老之意,只是朝野內外,暗敵頗多,一旦放棄權柄,司馬家有滅族之禍,且大魏國事一日不可無太傅,太傅也說年事太高,去日將近,精力多有不濟,也不知能與太尉再見幾次。”
王凌比司馬懿大了八歲,自幼也算是看著司馬懿長大的。
如今司馬懿說年事已高,去日將近,正好擊中了王凌的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