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笑了笑“各朝代的墓葬都有著其特定的風俗。故而墓葬深度和其築墓所用的材料也不盡相同,所以根據各朝代的墓葬,進而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洛陽鏟,比如這個是重鏟。是探索漢墓時用的,漢墓距離地表約有十多米,用重鏟才能夠帶更多的泥土上來。”

“而我們正在挖掘的是明代墓葬,用這種小型號的即可,探索周邊也是一樣,因為一些墓葬並不是單獨孤立的,有時候會因為一座墓葬。進而探索出一個大型的墓葬群,所以,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要探探這墓葬的周圍,是不是還有著相連的墓葬。”魏老笑著說道,洛陽鏟發展到現在,已然形成了一個派系,各種不同的洛陽鏟,都是由第一把洛陽鏟改進而來。

方遊似有所悟的點了點頭。由於家族和風水等諸多因素,有些墓穴旁邊,存在著其他墓葬。這也不足為奇,就如同秦嶺一樣,其眾多的山脈中,恐怕有著數不盡的墓葬,幾乎可以囊括〖中〗國各個朝代,只是因為,秦嶺被許許多多的人,尊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所有人,在自己死後,恐怕都想找一個風水寶地。以讓後世子孫光宗耀祖,這就是龍脈之地多墓葬的主要原因。

與魏老在一塊學習了一個上午,方遊對於洛陽鏟的使用,變得很是熟練,便與魏老分開,不斷的打著孔洞。探索著周圍的土地。

期間,他曾發動遁術,觀看著距離自己約有四五米的地下,卻是與洛陽鏟探索的情況一般無二,下面空空蕩蕩的,沒有一點墓葬存在的痕跡。…;

從土地下吸收過來的,依然是淡淡的一絲靈氣,要是下面存在墓葬,恐怕裡面的古玩再普通,也比這稀薄的靈氣要多得多。

王朝和李清有些百無聊賴的打著孔洞,那有氣無力的模樣,著實的讓人有些無奈,他們剛開始的有趣,漸漸的被枯燥和體力不支所代替,看著旁邊的方遊,依然樂此不疲的打著孔洞,彷彿多麼有趣似的,他們不禁提起了幾分精神,不能比這個剛入門的小子給打敗啊。

可惜到了中午吃飯時,幾人也沒有任何的收穫,魏老倒是司空見慣,有時候他連續一個多月都在荒山野嶺中探索墓葬,而沒有一點點發現“不要灰心,考古工作,就是這樣,要堅持不懈,因為你不會知道,驚喜會什麼時候到來,或許就在你堅持下去的那一刻,驚喜就會毫不猶豫的出現在你的面前。”

李清和王朝深有同感,特別是探索到正在挖掘的這個明末墓穴時,他們當時連續在周圍打了幾公里的孔洞,幾乎快要放棄,可是他們咬咬牙,堅持了下來,卻是沒一會,便發現了洛陽鏟從孔洞中所帶出來的熟土,當時他們〖興〗奮的大喊大叫著,心中充滿了難言的激動與驚喜。

方遊也沒覺得灰心,因為這墓葬方圓幾里的地方,他在昨天用遁術檢視過了,沒有任何墓葬出現的痕跡,他現在所做的,也只是在跟隨魏老學習關於洛陽鏟和墓葬的一些知識。

自己的遁術雖然強大,可是尋找一個墓葬,卻是要憑藉運氣,而一個考古大師和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完全可以不用洛陽鏟,看看地貌,摸摸封土,嗅嗅氣味,便能判定一處地方有無墓葬,以及其大小,墓葬的年代,當然這說法有些誇大。

不過對於墓葬風水風俗極為了解的話,卻可以打破憑藉運氣尋找墓葬的笨方法,現在魏老也是判定一處地方後,再用洛陽鏟加以分析,並不是打到哪算哪。

就像是一座綿延數百里的山,一平方米打五個孔,這要打到猴年馬月去,方遊所要學的,就是這樣的知識。

下午繼續跟隨魏老學習墓葬最基本的知識,不知不覺間,在墓葬上又度過了一個夜晚。

第二天,學習了一上午,吃過中午飯,魏老笑著說道:“小遊,基本知識講解的差不多了,時間還很充裕,一個大小夥子,不能光在墓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