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超過一萬塊,在下午明標拍賣前,他覺得自己應該能看完。
在與袁天行吃午飯之際,方遊看完了柳遠山挑選的毛料後,標註了一些可能會漲的毛料編號,而後,他詢問袁天行,將袁天行那兩位依然在明標區看標的賭石師傅所挑選的毛料同樣予以標註,當然這些毛料都是可能會漲。
柳遠山是他的朋友,而袁天行同樣如此,其所在的葉氏珠寶還是葉語晴的孃家,不幫他們,方遊覺得自己沒有其他人可以幫了。
珠寶商人最主要的就是得到翡翠,在他們看來,一塊毛料中能夠解出等價的翡翠,就已經算是大漲了,就算翡翠的價值比拍下的價格低了很多,他們也會認為是漲了,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得到翡翠。
因為這些翡翠料子在做成首飾後,其價格會遠遠高於翡翠籽料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珠寶商人寧願花大價錢在解石的地方購買解出的翡翠。
做完了這些,吃過飯後,方遊說他有些事情需要辦理,讓袁天行和柳遠山先行回到公盤繼續看毛料。
袁天行和柳遠山相視一眼,都未詢問原因,只是囑咐方遊小心一點,而袁天行想要家族中的幾名退伍軍人跟隨方遊,被方遊婉言拒絕。
直到方遊走後,袁天行轉念一想,頓時拍了拍腦袋,他倒是忘了小遊是會武功的,於是,不再擔心,和柳遠山一塊回到了公盤。
方遊則是悠然的走在內比都的大街小巷,依然可以不時的看到身穿袈裟的僧人,他們的表情大多都是虔誠而平和,而周圍的緬甸民眾在看到他們時,或面帶敬意,或拿出身上錢物予以佈施。
無論多少,這些僧人都是合什一拜,以示感謝,這個情形,不禁讓方遊想到了國內的狀況,別說僧人,就連一些乞丐對於別人的施捨都是挑三撿四,一角五角之類的根本不會去要。
這或許也是緬甸國家經濟所造成的,越是貧困之時,往往民風淳樸。
在這個九成以上信奉佛教的緬甸,隨處可見一些佛塔以及佛教寺廟,與袁天行分別後,走了很短的距離,方遊便發現了一座寺廟,這座寺廟帶著點華夏風格,其中更多的則是緬甸本地佛教的風格。
這座寺廟的名字同樣是三個華夏字型,名為慧塔寺,與華夏緊緊相鄰的緬甸,其佛教雖有本土發展,卻不免會受到華夏的影響。
慧塔寺正如其名,在外面方遊就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佛塔,雖沒有仰光大金塔雄偉,卻也是充滿著平和。(未完待續……)
第九百四十一章 兩個身份特殊的人
不時會有一些僧人進入慧塔寺之中,不只是僧人,也有一些緬甸的普通民眾,作為幾乎全民信佛的緬甸,寺廟不只是朝拜的地方,也是緬甸人民沉思的地方,有些煩惱,有些憂愁,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他們都會在寺中詢問眾佛,或者平心思索。
他之前和袁天行在公盤附近閒逛之時,也看到過一些寺廟,只不過看起來,這座慧塔寺比那些寺廟要大多了,而且來往出入的僧人也要多一些,想必是一座有名之寺。
方遊所想要的便是這樣的寺廟,因為如此,才能夠辦成他所辦之事。
在寺廟前靜立了片刻,方遊面帶笑容,緩緩走入寺廟,卻是被寺中正在掃地的兩名僧人阻攔了下來,他們神態平和,語氣平緩,雙手合什向著方遊一拜,雖是阻攔,卻是讓人不禁產生好感,而其所說,亦是英語,具體便是本寺不對外開放,如果想要參觀,附近有一座寺廟可供外來遊客參觀。
看到這兩名僧人那平和的態度,方遊點了點頭,微微一笑,雙手合什向他們予以還禮,“兩位師傅,我雖是外人,但卻是佛教中人,相信這串佛珠會讓你們明白。”說著,方遊將戴在脖子上的念珠取了下來,遞給了這兩位僧人。
這串念珠,正是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