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農夫們做農具用來開墾荒地,那就更呵呵了。
而在中國,情況正好相反,在中國,含鐵量30%以上的鐵礦,就被認為是富礦了,要知道,歐洲煉爐煉完鐵的礦渣,含鐵量都有40~50%,這些礦渣拿到中國來完全可以當鐵礦石賣。因此,中國進入鐵器時代非常晚,可以說,是在將冶煉科技點都點得差不多的
情況下出現的,所以,基本一進入鐵器時代,生鐵、熟鐵和鋼就差不多一起出來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歐洲和中國不同,在進入鐵器時代的時候,冶煉技術似乎出現過斷代,他們用來鍊鐵的爐子更接近於早期鍊銅人的爐子,而不是晚期鍊銅人更高效的爐子,彷彿鍊鐵的那批工匠不是由鍊銅的工匠轉職的,而是不知道哪裡來的一批新人從頭
學冶煉的。
也有看法認為,生鐵需要高爐,一次成型大批物件,而且高爐一旦開始工作就不能停止,必須一爐接一爐地煉製,一旦停爐,其成本就會大大上漲,和中華帝國以大規模官營鐵業武裝數十萬軍隊聘請專業人員推廣農用鐵器(這種行為被噴了兩千年)不同,
以歐洲中世紀雞零狗碎遍地小國的情況,還是熟鐵爐更為經濟合算(而且沒人噴)至於究竟是生鐵高爐不合算呢,還是因為熟鐵產量少只夠打點武器導致農業不發達導致地廣人稀稅收不夠養常備軍也不夠給部下發餉只能封地導致遍地雞零狗碎的小國呢,那
就見仁見智了。
總之,不管看法如何,羅怡透過大批鑄造農用鐵器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想法,只能先緩緩了。
她鬱悶地踱步到後面的作坊裡看了一下,除了靠牆放著幾塊大小不一的鐵錠外,這個作坊裡的設施與她城堡裡的那個看上去沒什麼兩樣,今天的世界上很多不發達地區仍然能看到這種鐵匠作坊:一個用來將鐵塊燒軟的簡易爐子,一個工作臺,一個掄大錘的
幫工和一個用鉗子調整被加工工件的師傅。他們用錘擊這種方式將鐵錠加工成刀劍斧錘,也加工成剪刀和小刀,還有鋼。然後她看到一塊有好幾個洞洞的板,店主介紹說那是拉線板,柔韌的熟鐵被穿過洞拉成鐵絲,再編織成騎士穿的鎖子甲。
在羅馬人還用鑄銅做鎧甲的時候,他們的甲和中國人一樣是鱗片式樣的,後來因為材料的原因,用鑄鐵替代鑄銅的中國人繼續在鱗片甲的道路上走下去,歐洲人則因為熟鐵製作鐵絲比製作鐵片方便,改成了漁網鎖子甲。
離開鐵匠鋪的時候,羅怡還是定了一具鐵犁,然後她向店主索要了一塊栓馬石,說是式樣奇特要帶回去當裝飾,店主非常慷慨地給了。
夥計和店主還有隨從一起動手把那笨重的傢伙抬上了馬車,壓得羅怡的小馬車吱呀一聲響。
“要這個做什麼?”雖然羅怡沒付錢,謝普還是忍不住問:“石頭山上有的是。”
“你認為它是石頭?”
“呃,是礦渣。”
“你們認為它是礦渣。”羅怡沒有多說,因為她的認知也許是錯的,也許那就是礦渣,她憂鬱地看著遠處教堂的穹頂,這些人,造出了那麼宏偉美麗的教堂,為啥不多放點心思在種地……還有別的方面。
哦,對了,對於這些人來說,天堂比人間重要,神比人重要,跟昇天比起來,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整天在糞坑裡打滾有什麼,只要靈魂是潔淨的,可以昇天的,就比沐浴薰香的異教徒——更不用說中國的無信者——乾淨一千倍。
羅怡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有了幾天,耳聞目濡,對這個世界人們的邏輯,已經不像起初那樣無知了。
同時,她以前看過但是不理解的一些東西,看起來,也好懂多了。
比如所羅門蓋聖殿的故事。
所羅門這個名字很拗口,當年羅怡還是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