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死得早,老四奕裕��褪竅譚帷O譚峋駝庖桓齠�油�巍@銜遛日p被過繼給了惇親王。老六就是奕訢,奕訢有兩個兒子。這個時候一個叫載徵,一個叫載漪。載徵這個時候沒有兒子,載漪這個時候也沒有兒子。往下就是老七,就是醇親王奕譞,奕譞有四個福晉、七個兒子。
奕譞跟慈禧有一種很特殊的關係,慈禧想要自己的妹妹也嫁給皇室,但慈禧在宮裡面很少接觸男人,經常接觸的也就是奕訢、奕譞這幾個小叔子。這個時候是咸豐十年,奕訢已經結婚了,所以不能再考慮了。老七奕譞19歲還沒有結婚,而且奕譞這個人比較厚道,也比較實在,慈禧看上了,就攛掇這門婚事,把她妹妹嫁給了奕譞。奕譞的兒子中,老大早死了,老二就是載湉。同治死這一年,載湉4歲,再往下就太小了,所以選來選去就選了載湉。
因此,載湉對慈禧來說,有兩重關係:從皇家來說,是她親侄子;從她孃家來說是她親外甥。還有一點,就是同治死了之後,“辛酉政變”這一年奕譞20歲,是奕譞帶人到密雲半壁店抓的肅順,奕譞是跟咸豐靈柩回京。走到密雲半壁店的時候,肅順睡熟了,奕譞突然闖進門裡把肅順抓起來。抓到北京之後,不久就把肅順就殺了,所以在“辛酉政變”中,奕譞對慈禧來說,有重大貢獻,為慈禧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慈禧就選定載湉來繼承咸豐的帝統,做了清朝的第十一任皇帝。
慈禧這樣做,是對皇位繼承的重大的改動:一是慈禧改變了皇位父死子繼的祖制。努爾哈赤死了,由兒子皇太極繼承。皇太極死了之後一度有過是弟弟繼承還是兒子繼承的爭論,最後還是兒子順治勝利了。順治死了,兒子康熙繼承。康熙死了,兒子雍正繼承。雍正死了,兒子乾隆繼承。乾隆死了,兒子嘉慶繼承。嘉慶死了,兒子道光繼承。道光死了,兒子咸豐繼承。咸豐死了,兒子同治繼承。但到光緒這兒改了,這是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一個重大改制。
二是改變了皇位繼承程式的祖制。清朝前幾屆皇位的繼承有一個程式,清太祖太宗死了之後皇位由誰繼承是由貴族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的,順治之後,是順治臨死前由皇太后和順治共同商量,用順治的名義釋出遺詔說是由康熙繼位,沒有用皇太后的名義。康熙之後,史書說上是康熙遺詔由雍正繼位,雍正之後改為秘密立儲,乾隆、嘉慶、道光、咸豐都是秘密立儲,由皇帝決定繼承人。而同治死了之後,卻是由太后決定誰來繼承的,整個皇位繼承的決定的程式改制了。所以,慈禧是一言定大統。
三是慈禧還改變了幼帝由大臣輔政的祖制。第一個幼帝是順治,由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兩位親王輔政,叫“輔政王”,後來改名為“攝政王”;第二個幼帝是康熙,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咸豐死時,遺命八大臣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御前大臣額駙景壽,以及四位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來輔佐同治。這八位顧命大臣,也叫贊襄政務大臣輔政。後來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奪取了實權,恭親王奕訢依然做議政王輔政。
到了光緒的時候,既沒有親王,也沒有大臣輔政,權力完全抓到皇太后手裡。這是慈禧對清朝幼帝王大臣輔政的一個重大的改制。慈禧宣佈這個訊息時,在場的大臣沒有一個敢提出異議的,事情就這麼定了。
事後雖有大臣反對,但已無濟於事了,比如御史吳可讀甚至實行“尸諫”。他事先吞服了生鴉片,然後去見慈禧。見了之後,連頭也不磕,大聲指責說:“你知道載湉並不是嫡派的繼位人,所以選擇他,只不過因為他是你妹妹的兒子,使你可以繼續聽政,掌握大權。臣下都反對你這樣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倫親王應該是皇位的繼承人!今天我斗膽講了這些話,你一定會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經吞下了生鴉片,馬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