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句古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否這就是這個村莊的精神呢?也許只有問問這廟裡的菩薩了——或許菩薩們真的賦予了時常前來小廟燒香祈福的村民某種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裡山多地少,溝壑縱橫,即使在平整的山坡上也難覓一塊稍微大一點的水田,也由於山上亂石嶙峋,即使水源充足也難有梯田可拓……光靠種植,養活不了這裡的人。怎麼辦?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這裡的山民就找到一條伐薪燒碳的謀生之道。這可是提前應了八十年代才火爆的那句話——靠山吃山。記的年幼時,離家不遠處有個當時公社辦的農具廠。紅火時,工人有上二、三百號。高爐烈焰不熄,天天鍊鐵;車間爐火不斷,錘打聲聲。所用木碳幾乎是來自這個村莊的。這裡除了外銷木炭外,還向外銷售柴片,供應學校與機關的食堂燒火做飯,把靠山吃山的生活理念發揮的淋漓盡致。
據說,從上世紀八十年初,隨著各公社農具廠的解體關閉與各大食堂燒煤替代了燒柴片,這個村莊村民的營生方式也開始改變,陸續離鄉闖蕩外面的世界——或經商或承包工程。如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已外遷落戶他處,大部分是聚居在上海、天津等商賈雲集的各大城市,但每年都有成功人士衣錦還鄉,或逢年過節拜宗祭祖或敬神禮佛祈福求安或為子女婚事操辦酒席敬告親友鄉鄰……
正是這些富裕的人們又把眼光從熱鬧繁華的都市轉回了村莊,辦起了旅遊消閒專案,在其村尾的峽谷裡,獨自開闢了一個旅遊景區——白際溝。
現實再一次證明,他們又一次成功地詮釋了靠山吃山的價值理念,敏銳地捕捉到了蘊藏在其間的巨大商機,每年從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看來*的巨型廣告也是衝著遊客慕名而來的。
景區的正門,是開在水幽而清冽的大樟溪邊,203省道旁。從另一處也可入景區,即由芹草村的村尾沿小路步行而下。但山間的小道,岔口眾生。若無熟人帶路,常會在岔口茫然而四顧,難於抉擇——哪條可通谷底景區呢?我與九歲的女兒就吃了這個虧——費了一番周折,有意避開了人跡荒廢的或雜草橫生的或荊棘交錯的,選一條稍開闊而無雜草和荊棘的山道,順路步行,卻來到一處山坡。算是一種意外的收穫吧,坡上成片的柿子樹,葉子金燦燦,枝頭掛滿了一粒粒紅彤彤的柿子。數只羽衣斑駁的山雀,在枝上蹦來跳去,譏喳而語——為啥而歡呢?原來它們正在啄食那粒粒熟透而欲落的柿子。對此,誰能免俗——不對這些山雀獨享滿山甜美柿子的口福而生一股羨慕之情呢?誰能免俗——不對山民看待柿子豐收後不買或買不出的豁達與依然把果實留在山野的慷慨而生一股崇敬之情呢?
我經不起柿子的誘惑,在口水的慫恿下當了一回小偷,順手摘了兩粒。
遞一粒給身邊的女兒,說,你爸這次可真當了一回小偷了!
女兒說,爸!我可以給你一次戴罪立功的機會。
什麼機會?我問。
她說,你閉上眼睛對著山谷大喊一聲——這裡的柿子最好吃!就可以了,聲音越大越好。
我的聲音立刻在整個山谷裡激盪出一串串綿遠而悠長的迴響,可謂真正體驗了一回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豪邁。頓時,柿子數上所有的山雀,驚飛四起,呼啦一陣,急速地掠向遠處的密林。
呵呵!一夥烏合之眾。女兒笑道。我們這是鳥口拔牙呀!
仔細一想,確有道理:為山民趕走了這些玩劣的山雀,也算是一次見義勇為吧。
於是,我心安理得地拿著另一粒留給我自己的柿子,站在山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