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真的,玄奘大師要去天竺,有一段路就很靠近天池,如果趕得不急的話,可以去逛逛,先說好,沒有四時不謝之花,只有冰雪和石頭。”雲燁趕緊把事實告訴他,免得將來說自己是騙子。

“阿彌陀佛,雲侯是有大機運的人,連西王母的駐地都有緣得見,實在是可喜可賀。”

玄奘也沒有電視上的玄奘帥,瘦小,黝黑,沒去天竺呢就有了三分天竺人的樣子,怪不得他會在那裡如魚得水,混的好不自在,還有幸乘坐大象逛古代城市讓雲燁羨慕。

“雲侯可知貧僧如何才可以到達天竺?”

“當然知道,不過你到那個到處都是牛的國度去幹什麼?聽說你要求真經,自己下功夫寫一本不就完了,你看,人家老子,莊子孔子那麼些子都在寫,寫完就成神了,聽說沙漠裡的默罕默德也在寫,就快成神了,有在路上跑幾年的功夫還九死一生的,划不來的,不如自己寫一本合算。”

老先生聽了這話立刻就抽了過去,玄奘手抖得像風中的樹葉,覺遠眼睛都紅了,可他還在忍耐。

“你不信神佛?”

“我只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他們一磚一瓦的建造了我們的世界,不是什麼神靈,我如果有需要感恩的地方,那就是對我們的祖先,四時八節供奉不敢少,這也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尊敬。”

(未完待續)

第四十二節 利益動物

對於佛教,雲燁從來都缺少崇敬,不是因為在麥積山旅遊被管理員調換了相機,而是他們的不作為,只要華夏大地上有景物絕佳之地,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現在的佛教徒應該感謝他們的祖輩,是他們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才有後世精美絕倫的各種殿堂,還有無數的價值不菲的門票。

大雁塔,大唐現在還對這個名字一無所知,一旦玄奘留學歸國,就會萬人空巷迎接。然後,玄奘說少一個儲存佛經的地方,然後就有了大雁塔,太神奇了,崇洋媚外難道說是老祖宗就給我們遺傳下來的?不是我們自有這個劣根性?得斬斷這個根苗,否則,沒了慈恩寺讓老奶奶上哪去拜佛?她老人家只相信那個住在小殿堂的佛。

玄奘現在還不到三十歲,無論是聲望,還是名聲都無法和雲燁較量,如果等他留學歸來,他的地位雲燁就只能仰望了。

李孝恭用懲罰雲燁的藉口召集了一大群人來力挺佛教,這讓雲燁非常憤怒,欺我無知嗎?

蕭瑀居然要從雲燁手裡要從大唐到天竺的最近路線圖,他腦子被驢踢了嗎?

雲燁能告訴他最近的路就是從吐蕃穿過尼泊爾,到達天竺,或者從泉州乘船到天竺,都比他轉大半個蘇聯要好得多?想想走這麼遠的路,雲燁都替玄奘腿疼,可是不這樣幹,大唐哪來的十二卷《大唐西域記》?哪來的大唐橫掃中亞的豐功偉績?所以該溜得腿還得溜,取不取的到傳說中的大乘佛經雲燁不關心,哪怕他自己在路上寫一本雲燁都會高高興興的幫他出版,順便再給他N多的稿費,前題是把《大唐西域記》給弄回來,這本書太重要了。

蕭瑀怒氣勃發,甩開雲燁攙扶他的手,指著雲燁張了半天嘴,卻說不出一個字,雲燁沒說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證道,寫下了萬古名篇《道德經》,而後被尊為神,莊子寫出了《逍遙遊》而後成仙,孔子有《論語》立地成聖,那個什麼毛哈馬的沒聽說過,想來也是一位大德,玄奘為什麼不能寫呢?釋迦牟尼不過是一介王子罷了,還是一個小國的王子,身份未必有玄奘高貴,憑什麼他在菩提樹下坐上個四十九天就可以說自己是佛了?

屋子裡安靜了,嘈雜聲沒了,屋子的人堪稱是大唐的精華,從來沒有人想過別人幹過的事原來自己也可以幹。

思想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所以雲燁打算補充一下細節,讓這些土鱉們充分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