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們比起來,身處漩渦之中的楚思南本人。卻一點也不擔心,就好像那完全是別人的事情而與他本人無關一般。
好在。到二十五號,一切撥雲見日、水落石出,對於莫斯科的一切,身在德黑蘭的楚思南,甚至連過問一句地興趣都欠奉,那邊的一切就全部塵埃落定了。這說明什麼?毫無疑問,這隻能說明他楚思南在蘇聯國內勢力地根深蒂固。至少在目前,蘇聯國內還找不出一個人來同他相抗衡。隨後蘇聯所發生的事情,更是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了這位“紅色戰神”在那片土地上所擁有地絕對威望。一場令全世界都為止矚目的莫斯科事變,竟然在蘇聯國內沒有掀起絲毫的波瀾,蘇聯的老百姓顯然對這種事情絲毫不關心,而在軍方。軍方對這一事件則保持了絕對的緘默,沒有半個人出來做任何表態,那氣氛感覺起來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過。蘇聯國內沒有對此事做出反應,不表示國外的某些媒體不會做出反應。從莫斯科的動亂一開始,美英等國地媒體就開始盯著東邊不放,而當那邊大幕落下之後,各個媒體就更加瘋狂了,什麼“類似於法西斯的獨裁”,什麼“沒有任何民主可言的暴政”等等,一大堆的帽子扣到了蘇聯的腦袋上。而楚思南呢,也從當初那個家喻戶曉的“紅色戰神”,一轉身成為了與希特勒、墨索里尼並駕齊驅地大獨裁者,大野心家。
老實說,楚思南對英美國內這些媒體上連篇累牘的宣傳報道感覺很不爽,他要發脾氣……
在巴列維皇宮的金色大廳裡,楚思南一臉怒容地倚坐在一把豪華的墨綠色軟椅裡,目光炯炯的盯著對面的幾個傢伙,一名出身安全委員會的翻譯,侷促的坐在他身後,正將剛才對面那兩個傢伙所說的一番話翻譯給他聽。
而在楚思南的對面,隔著寬敞的王宮大廳,行動不便的羅斯福與行動更加“不便”的丘吉爾也各自坐在一把相同的軟椅上,後者叼著的那根大雪茄,兀自冒著縷縷的青煙。
今天是德黑蘭會議正式召開的第四天,按照議程安排,今天應該就戰後德國以及戰後日本的處理問題達成各方的認同。但是出乎羅斯福與丘吉爾意料之外的是,他們對面這個眼看即將要成為蘇聯第一人的年輕軍人,竟然在會議召開之前來了個節外生枝,他要求在各方達成協議之前,先解決一個同盟內部的問題。
當然,會議嘛,本身就是為了透過協商,解決各國彼此間存在的利益衝突問題,既然是協商,那麼就要大家一起來商量著辦,所以呢,楚思南提出問題來,本身無可厚非。可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他提出來的要求,讓羅斯福、丘吉爾這兩位領導人頗感為難,而且這個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同此次的德黑蘭會議沒有任何關係。那楚思南提出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呢,很簡單,他以目前蘇美英同屬於反法西斯同盟陣營為由,要求兩國政府平息其國內報刊對蘇聯政府的各種詆譭。
很顯然,楚思南提出的這個要求,並不是那麼容易在羅斯福、丘吉爾那裡透過的,一方面來說,美英的體制同蘇聯不同,那些本身就是大財團的報業、電臺,即便是總統、首相也不可能沒有理由的強行壓制他們的言論。另一方面,對蘇聯的負面宣傳,也是這兩位以及兩國政府的高層所希望看到的,對於他們來說,蘇聯的紅色政權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他們的革命輸出更是危險至極。這樣類似的負面報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制國內的“紅色運動”高漲趨勢。所以,一直扮演著黑臉的丘吉爾,便以無權干涉言論自由以及此為本國內政為由。拒絕了楚思南地提議。
“哼,”聽完了翻譯的說明,楚思南冷哼一聲,他斜眼瞅了瞅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