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個時候游擊戰戰術就過時了嗎?非也,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碰上了靠游擊戰起家的中**人。“班門弄斧、江邊賣水,”這種貽笑大方的錯誤,就是越南人游擊戰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至於前南斯拉夫的游擊戰,那就更是不值一提了,說句難聽的,如果不是蘇聯的西進步法足夠快,而且希特勒以及南斯拉夫傀儡政府的主要精力沒有放在他們身上的話,這支更類似於別動隊的組織,恐怕早就覆滅了。
游擊戰決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騷擾、襲擊,那只是它的作戰基本方式,真正的游擊戰,只是一個發展過程中的概念,它的最根本目的,是透過這種作戰方式,消耗敵人的經歷,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也要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發展和壯大自己。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那麼游擊戰就毫無意義,充其量是小打小鬧罷了。
楚思南深知,要想把這場游擊戰打得有聲色,那就必須給予自己的下屬部隊足夠的決策權,曾經受過專門軍事教育的他,絕對不會忘記老前輩們對游擊戰指揮原則的定論:“戰略上的集中指揮與戰役戰鬥上的分散指揮相結合。”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拼著自身擔負全部責任的危險,從統帥部方面要來了絕對的戰役決策權,並將這種決策形勢,推廣到了整個方面軍的下屬部隊之中。
如今,第一步他已經做到了,而剩下的,就是該著力儲存軍隊力量,密切關注戰局發展,以等待一個可以將游擊戰轉化為正規戰的良機了。
而談到如何儲存軍隊實力這件事,楚思南也感覺有些頭疼。軍隊戰鬥力的減員,絕不僅僅只有戰鬥減員這一種,其他的像什麼傷病減員、因後勤補給匱乏而遭成的飢寒減員等等,而目前,他所領導的隊伍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後勤補給匱乏所造成的飢寒減員。
說實話,國內提出的游擊戰戰術,似乎在蘇聯並不容易推廣。中國國內地廣人稠,一支游擊隊只要紮根群眾,就不用為吃穿這種問題去發愁,至不濟了,還可以開闢一塊根據地,依靠自給自足解決問題。而蘇聯呢?其國內情況是地廣人稀、原始類叢林、沼澤地分佈較廣,尤其是在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拉多加湖、奧涅加湖一帶的地區,更是水網縱橫,居民聚集地稀少。在這個地方開展游擊戰,後勤補給相當成問題,更有甚者,目前還是嚴冬時節,殘酷的環境,足以對一支具有規模的遊擊部隊構成致命殺傷力。
如何在冰天雪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情況下,解決部隊的吃飯問題?如何解決每一次小規模戰鬥之後,部隊傷員的醫藥問題?如何保障自己的部隊,在這種困難的局面下,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等等等等,這些問題一一陳列在楚思南的面前,讓他大為頭疼、苦不堪言。他到現在才真正的佩服國內那些指揮著一群群卓越戰士,在那不堪回首的艱難歲月中把游擊戰理論發展到頂點的老前輩,真不知道他們當年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是如何去考慮,又是如何去解決它們的?
最終,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楚思南做出了一個在不久之後,幾乎令他命喪黃泉的決定——把目前他手中唯一控制著的一個警備師打散,以團為單位,分散戰鬥。而在他自己的身邊,則僅僅帶了一個警備連的兵力,外加一個毫無戰鬥力可言、以女兵為主的通訊班。為了能夠保持這個警備師的絕對戰鬥力,楚思南在打散隊伍之前,給全師團級以上的指揮員開了一個專門的會議。就在這次會議上,他要求各個團必須時刻保持與師、旅級單位之間的聯絡,各個部隊遊動的相隔距離不宜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