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繳吧?”
這話真是不大好聽,不過誰也不想去觸朱大皇帝的龍威,全都低下了頭。裝沒聽見。反正現在殿上的這些大明官兒大都已經聽從這位大明皇帝兼全世界首富的投資建議,將部分產業從鄉村農田往大城市土地上轉移了。現在何苦為不相干的人強出頭?
看到大家都不吱聲,朱濟世放沉聲音道“這一次整個八省田賦,朕要畢其功於一役,不僅要杜絕‘注緩’之陋規。還要絕了‘長價’、‘短價’這個荒謬之極的規矩。今後無論紳民,所繳田賦都應標準劃一,無半點長短!朕用16萬個官,難道連這等小事都做不好?傳朕的旨意,自即日起,所有大明官員在3個月內,都需向所在衙門申報本人、父母、妻妾、子孫名下之田地,以備監察院和各地公局抽查,並且接受報紙輿論之監督。若有所報不實和未及時全額繳納應繳田賦者,立即革職,奪去功名,永不敘用!”
這算什麼?財產申報!?大殿裡面一堆大明高官面面相覷。申報田產可不是鬧著玩的,誰不知道“千里做官之為財”的道理?而發財之後當然是買地傳給子孫了。可要是官員田產必須申報備案的話……誰他娘敢買上幾萬畝田留給子孫?給朱皇帝當官的俸祿才多少啊?這樣的主不用查就是個大貪官!
朱濟世知道手下的官大多不大幹淨,中國的官僚史大概就是一部貪汙史,朱大皇帝可不相信因為自己是穿越客,所以手下的官就不貪汙了。不過對於貪汙腐敗問題,朱濟世不像朱元璋那樣無法容忍,他是信奉“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這個道理的。
所以他一方面儘量從制度上減少貪腐發生的可能性,比如模仿西方公司治理的辦法建立起一套中央財務收支管理制度,由自己的滙豐銀行來管理中央到地方的財政資金,又將軍餉化為授田,又將商稅徵收變成直接和公局商會商量討論收取的特殊模式。還讓各地公局和中央的立憲議會監督政府,還實行了新聞自由制度(當然不是絕對自由)。
而在各種制度多重監管之下,朱大皇帝知道如今的大明朝廷當然還是非常腐敗的!腐敗在中國早就是深入骨髓的毛病,不可能因為朱大皇帝的一點微小改革就可以徹底消除的。朱濟世的這些改良所起到的效果,不過是保證了他自己的朝廷不會因為腐敗問題弄得財政崩潰而已。
看到眾人的表情,朱皇帝的語氣緩和了一些“朕知道卿等都頗有家產,不過卿等的家產加在一起也不會有朕的三成多,卿等有什麼好擔心的?怕朕做嘉慶偽帝嗎?朕還沒有那麼下作,卿等只管申報,無論卿等有多少田產朕皆不問。而且這次登記之涉及鄉村田土,城市地產、商鋪、股票、存款、債券都不在其列。”
沒錯,朱皇帝不是要反貪,他只是和地主階級過不去!腐敗什麼的這個時代哪國沒有?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士紳投資土地的熱情太高對資本主義發展卻是不利的。
而士紳投資土地熱情之所以高漲,在朱濟世看來,完全是田地投資的安全性和回報率所造成的。沒錯,田地投資的回報率肯定比不過朱皇帝的四大洋行,就是比廣東的十三行也差遠了。但是投資田地的安全性卻是很高的,做買賣會賠本,士紳買地是隻賺不賠,又不需要動太多的腦筋去打理,而且回報率也不算太低!當然,回報率不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士紳的田地一直在逃稅漏稅!要是他們所繳納的田賦、漕賦、雜派和普通民人一樣,田地的回報可就非常微薄了。
第575章 分稅法,多收多得 求保底票票
“皇上,您的辦法雖好,但是推行起來怕不易啊……”
謹身殿的小朝會結束後,左丞相左宗棠、右丞相鄭洪、議長劉鵬和財政部尚書陳繼傑,還有軍師羅澤南等五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