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官根本不可能調往富縣!如果本縣的經濟起不來,你們就一輩子當個微末窮官吧!
“窮縣的官如果想要升官發財,就得想辦法將一縣的經濟發展起來,若是地方富庶了,他們一樣可以拿高薪的。朕稍後會定出一個官員加薪和增加編制的辦法,完全同當地的經濟、稅賦掛鉤。”
朱濟世笑吟吟看著林則徐道“不過光是有這麼一套激勵的辦法也不一定能讓官員們把心思用到發展經濟上面。因為咱們大明的官員許多都沒見過世面,也不懂經濟,是需要朝廷引導和幫助的,這就是工商促進會的責任了。”
林則徐蹙著眉毛道“皇上,老夫的身體不好,對工商之事又所知有限,怕是難當此任啊。”
朱濟世擺擺手笑道“不妨事,穆翁只管擔個名義,工商促進會的事情由朕親自過問。”
林則徐明白了,原來朱皇帝還是看中自己這個士林領袖的金字招牌啊!促進工商這種事情在不少自命清流計程車大夫眼裡根本就是惡政,如果別人來做這個會長準保被口水淹死,大概也只有自己和潘世恩這樣的清流大佬不怕他們罵了。(未完待續。。)
第584章 變思路,先開眼界
上海黃浦江畔,現在雖然不再是帝國主義的租界地,但是城市的發展卻比歷史上更快更好了。開埠不七八年時間,一座中西合璧風格的都市就崛起於東海之濱了。而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則是整個上海最為繁華的所在,已經有了十里洋場的稱謂。數十幢在這個時代可以算是“摩天大廈”的西式樓房已經佇立在寬闊的柏油馬路一側。這些大多都是事業蓬勃發展的中外商行的地區總部,包括朱系五大洋行(含塞古爾行)、廣東十三行,還有如怡和洋行、寶順洋行、和記洋行、旗昌洋行、羅德里洋行、威廉洋行、東藩匯理銀行、巴林銀行在內的一大批真正由西方資本所控制的洋行,都先後在上海灘投入巨資興辦產業。
沿著和黃浦江成T字形排列的七八條大馬路,同樣是繁華的不行,商館酒樓銀號錢莊賭場妓院鱗次櫛比,大街上往來的行人都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了。一輛輛做工考究的四輪馬車往來行駛,還時不時在馬路上擁堵起來,排成了長隊。
同這些洋行大樓和各式商館等等一起出現在黃浦江畔的,還有吳淞江兩岸的上百家西式工廠——吳淞江就是後世的蘇州河,現在這條河流兩岸是煙囪、水車(這個時代蒸汽機和水利驅動同時存在,雙方的成本相差不大)林立。河面、江面上滿載貨物的大小木船更是軸艫相連,更有拖著黑煙的火車載著旅客和貨物,出入這座日益繁華的東方魔都。
一艘掛著半帆沙船停靠在黃浦江西岸的泊位上,看見陳舊的船篷,破損的船櫓,打著補丁的布帆,每一個在中國內河航道上跑過幾年船的水手就知道這是一艘惹不起的官船了。所謂官船破、官馬瘦,這個道理在眼下的大明某些地方還是很管用的。
這艘破官船是從江西萍鄉縣開過來的,船篷裡面坐著的官兒名叫敖星煌。是道光12年的進士。朱皇帝起兵的時候這位正好在廣東做官,據說是個大大的清官!而清官的氣節自然是高的,所以不肯附逆投賊,被剝光了幾千兩銀子的積蓄轟到上海去了。還在林則徐的上海洋務衙門裡面當了幾天書辦,後來被滿清朝廷追究失地之責貶官為民,兩手空空回了老家萍鄉縣。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大明王師就浩浩蕩蕩開來了。這位敖進士可學乖了——他知道朱皇帝的政策。不投降就要沒收土地田產,那是祖宗傳下來的,和道光皇帝沒有一毛錢關係,敖清官如果把祖業敗了就是不孝!敖清官是孝子,不能幹這種不孝的事情。而且敖清官已經被道光免了官職,君臣恩斷。另投明主也就算不得是不忠了。
於是就帶著敖氏一族剪辮附明,他本人也得了一個萍鄉縣令,這個縣令一干就是兩年多,直到光復3